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56220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344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江苏省
,
镇江市
,
2024-2025
,
学年
,
高一
,
学期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不同地域对村落有着不同的称呼:庄、屯、寨、坪、岗、沟、营、堡,如是等等。它曾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类与自然契约中最主要的文字和内容之一。 (2)村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荒僻的乡村往往是本土文化悄悄积淀和藏蓄的地方。村落承接乡土的人文主张与人文理想,并赋予了更重要的价值和更持久的意义。 (3)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中,其叙事策略基本上是写实的,在彼时的中国,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通过一种相对平实的眼光,作家们发现乡村破败、荒凉的根源。在一种启蒙主义范式中,村落被认定是落后、封闭、狭隘的,灵魂和肉体共同走向枯朽。 (4)鲁迅《故乡》里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英雄的少年,每个意象无不纯美如梦;但对照“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之类满目疮痍的现状,“乡愁”原来只是不可逼视的幻象。 (5)然而,也是在同一时期,村落仍在诗意的观照下,显露了令人倾心的山水之美、人情人性之美以及风土之美。中国现代文学的原乡就是由此筑造,那血脉是从鲁迅的《社戏》《朝花夕拾》,到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再到萧红的《呼兰河传》、汪曾祺《受戒》这条血脉,帝制消亡后的中国文学正在寻找它的发源和母题。 (6)作家们所描写的乡村大多以自己的故乡为蓝本,经过记忆的筛选,沉重的村落历史被投射了一层柔光,掩盖了其中艰辛苦楚的成分,用那光晕营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美丽原乡。那是一种物资匮乏所馈赠的良善和慰藉,偏僻荒凉所馈赠的清新和温暖,平凡朴素所馈赠的宽厚和悲悯。 (7)在封建时代,人们习惯于从古典史籍、宫殿遗址、文物珍宝、圣贤精英、帝王将相去认识中国;从村落开始,我们也慢慢能够从一个农民、一座村庄、一条河流、一首口传的诗歌等视角出发,去领悟这片博大的土地———在残留着古老回声的故地,原来埋藏着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隐秘信息。 (8)老井、老屋、石磨、祠堂、古碑、石桥……仿若一条丝滑的彩带,一端无声无息、如影随形地黏附在人们身上,一端伸向已如遗忘梦境般破裂的村落中,这是人与村落集体性的缄默对话。村落是中国作家感情的根基,是魂魄。孙犁的文思飘荡在荷花淀里,沈从文一生走不出湘西凤凰的山村。偶遇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情景,总是会悲从中来,那是他们对故园情景、故国山河、旧时风景永无止息、悲欣交集的久久忆念。 (9)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村落缺少都市灯火辉煌的情调,就连植物也不是什么奇花异草,缺少构成风景绘画、山水诗作等所必要的透视法、事物轮廓和相关的艺术理论。将它们称为“灵魂的内在风景”,似乎不那么理直气壮。然而,村落携带着“大地经久不息的记忆”,其实在更多的时候,呈现着更为突出和奇异的文学和哲学因素,也同样与一些更遥远、更意象化的事物相关。 (10)在诗意观照下的自然村落,隐藏在大地风景之中,和世界发生着神秘的关联,让人们可以在一种更加亲密、友善的关系中彼此相处。动物、粮田与农作物,化作人类内在生命的一部分,同时让农人在大地上找到他们的归属感。生命一次次轮回转化,耕耘栽种、滋生繁育的奇迹,开启着村落的生生不息之源。 (节选自《文学就在村落的近旁》) 材料二: (1)近日,由李娟散文《我的阿勒泰》改编的同名8集网络迷你剧播出,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观剧热潮。网友惊呼:“这部剧治愈了我们的心灵。” (2)对于阿勒泰来说,李娟的身份颇为独特。一方面,她在阿勒泰生活多年,那里有她的童年和青春,有她的母亲和外婆,她不是一个浮光掠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9-18)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9)
7.《兼爱》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9-19)
故都的秋 同步精选练(含答案)(2025-09-19)
黑龙江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