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红烛 闻一多 课前导入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这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走进作者 闻一多(1899 年 11 月 24 日 - 1946 年 7 月 15 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号友山,笔名有夕夕、屠龙居士等,出生于湖北浠水县。他是中国现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诗歌创作:著有《红烛》《死水》等诗集,其《七子之歌》将澳门、香港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与母亲分离的孩子,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对列强的愤恨。他提出诗歌要注重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为中国新诗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 走进作者 早年求学:1912 年入读北京清华学校,1919 年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2 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阿罗拉多大学美术学院等学习,1925 年归国。 教学生涯:1927 年到 1937 年间,先后在上海政治大学、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37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抵达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民主斗争:1944 年西南联大举办纪念 “五四” 的活动,使闻一多由一个诗人、学者变为了民主斗士。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走进作者 1946年7月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闻一多先生的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题目解说 “”红烛“化用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李商隐借红烛表达无限相思,忠贞不渝的爱情,闻一多的诗用”红烛“来比喻自己甘愿为祖国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品味诗歌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的”红“和心的”红“是”一般“颜色吗?为什么? 是一般的颜色。 红色象征着热烈,忠诚。 ”红心“就是爱国心,象征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烈,忠诚的爱国之心。 第一节: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 ——— 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 ——— 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这是自然的方法,必须要燃烧自己,才能放出光来,照亮别人。“光”可以照亮世人,象征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和信念。诗人借“红烛”之光来激励自己。他要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以生命之火照亮当时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毒害而沉睡,麻木的中国人,使民众觉悟,奋起,使他们获得解放,走向光明。 品味诗歌 第二节: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 “烧” 出你的光来 ———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烧蜡成灰的过程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由困惑,疑问到顿悟的过程。 品味诗歌 第三节: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烧蜡”有什么作用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被困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监狱。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使民众觉悟,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奋起反抗,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使民众走向光明。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品味诗歌 第四节: 第五节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第六节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