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一轮复习 02 04 03 01 CONTENTS 考情微观 基础回顾 教材小练 真题再现 目 录 考情微观 一轮复习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 题型 2020 新高考1卷 7.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选择题 2021 新高考1卷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从叙述视角看,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叙事。) 简答题 2022 新高考2卷 7.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了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选择题 2024 九省适应性考试 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简答题 基础回顾 一轮复习 人称 视角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声音” “眼睛” 图文助记 1.全知视角 叙述者全知全觉。 “上帝之眼” 特点: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事件,描写不同时空场景,透视任何人物的内心,对故事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了如指掌。 1.全知视角·教材链接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节选自《边城》) 1.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 2.全方位描写人物,深入人物内心。 3.多角度叙述事件。 4.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 2.有限视角 叙述者限知限觉 特点:叙述者仅能感知、了解某一个或少数几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所见所闻,无法像“上帝视角”那样知晓所有角色的想法和故事全貌。 “人物之眼” 2.有限视角·教材链接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节选《百合花》) 1.给读者亲切感和真实感; 2. 集中展现情节,展示人物形象; 3.便于抒发情感, 凸显主题。 2.有限视角·教材链接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以“林黛玉”的有限视角来叙事。 1.精准表现人物内心; 2. 保留情节客观性; 3.保留悬念,引发好奇。 3.特殊视角 《我是猫》 《大卫·科波菲尔》 氓 《老人与海》 儿童视角 女性视角 老人视角 动物视角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1.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1.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亲切地表现出来; 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1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 2. 全方位描写人物,深入人物内心 3. 多角度地叙述事件 4. 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 教材小练 一轮复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叙述视角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1.小说主要使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客观全面而又具体。 2.小说辅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真实细腻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主人公圣地亚哥与称呼加拉诺鲨为“你”,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