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福建省学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讲义 专题六 写作 知识点02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考情总结 写作在《考试大纲》中属于最高层级的能力要求,即表达应用。要求掌握写景、叙事、写人、状物、议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根据写作目的和文体要求,独立写出完整的文章,流畅表达观点、抒发情感。近五年学考真题2021年考查命题作文写作,2022-2025年考查话题作文写作,字数要求2021-2024均不少于300字,2025不少于200字,2026年新考纲按不少于600字备考,分值增加为30分。在平时的情境写作训练中,考生要重点掌握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写法。对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也不能忽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体写作,平时都要注意收集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达到“内容翔实,感情真挚”的要求。 二、知识积累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文体。其核心是“以情动人、以事感人”,注重通过细节刻画和情节铺展,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以下从“核心要素、结构框架、写作技巧、常见误区”四个维度,提供系统的写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四大核心要素 记叙文的“骨架”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构成,而“情感”是其“灵魂”。这五大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支撑起文章的内容。 1、时间:明确叙事的“坐标” 时间是事件发生的“背景锚点”,需让读者清晰感知事件的先后顺序。 (1)表述方式: 具体时间:如“2023年9月10日清晨6点”“高考结束那天的黄昏”; 模糊时间:如“小时候”“那个飘着雪的冬日”“三年前的一个午后”; 时间线索:可按“顺叙”(从早到晚、从前到后)、“倒叙”(先写结果,再回头写过程)、“插叙”(在主线中插入过往片段)展开,避免时间混乱。 (2)关键提醒: 无论采用哪种顺序,都要确保时间线清晰,避免“上午刚发生的事,下午就出现了秋天的落叶”这类逻辑漏洞。 2、地点:搭建故事的“舞台” 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空间载体”,好的环境描写能烘托氛围、暗示情感。 写作要点: 明确具体:避免笼统的“在公园里”,可细化为“小区对面那片种满梧桐的街心公园,靠近长椅的第三棵树下”; 融入情感:用感官描写赋予地点“情绪”,如 “雨天的老巷,青石板路滑溜溜的,墙角的青苔泛着冷绿,连风都带着潮湿的叹息”(烘托忧伤氛围)。 3、人物:撑起故事的“核心” 人物是记叙文的“灵魂载体”,所有事件都围绕人物展开。塑造鲜活的人物,需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五大细节(即“人物五描写”)。 塑造技巧: 避免“脸谱化”:不要写“他很善良”“她很坚强”这类直白评价,要用行动体现。例如,表现“善良”,可写“她蹲下身,把自己的早餐分给流浪猫,还轻轻摸了摸它的头,低声说‘慢点吃’”; 突出“个性化”:语言、动作要符合人物身份,如老人的动作“迟缓但稳重”,孩童的语言“稚嫩且直白”。 示例: 直白写法:“妈妈很着急。” 细节写法:“妈妈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指不停地摩挲着手机壳,脚步在客厅里来回踱着,嘴里念叨着‘怎么还不接电话’,声音里带着颤音。”(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展现“着急”) 4、事件:推动情节的“引擎” 事件是记叙文的“核心内容”,需包含“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其中“经过”是重点,要写得具体、有波折。 核心要求: 有“聚焦点”:一篇记叙文最好围绕“一件事”展开(或几件关联紧密的事),避免“流水账”(如“早上吃了早饭,上午上课,下午逛街,晚上睡觉”); 有“波折感”:情节可以设置小冲突、小意外,让故事更吸引人。例如,写“送伞”,可加入“伞被风吹坏”“走错路”等小波折,再写“最终找到对方”的温暖结果。 5、情感:贯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