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5. 听一听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明确耳朵是听觉器官,能说出耳朵基本外形,知道用耳朵可听声音、辨物体和方向,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通过听声辨物、辨方向,初步建立“声音特征→判断依据”的逻辑,能结合声音差异区分物体,培养听觉判断能力。 探究实践:能通过听辨生活声音、瓶中物体、铃铛方向,规范参与听觉探究,准确描述声音特点与判断结果。 态度责任:养成爱护耳朵的良好习惯,树立听觉安全意识,激发用耳朵探索声音世界的兴趣,乐于分享听辨发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耳朵的外形与听觉功能(辨声、辨物、辨方向);记住 5 种保护耳朵的核心方法;理解“听也是观察”。 难点:准确判断声音的方向(空间感知薄弱);区分不同物体声音的细微差异;落实“捂耳闭口”等护耳实操规范。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与问题 1.玩“猜猜我是谁”游戏:“听听这是谁的声音?”(播放同学打招呼语音),提问:“用什么听到声音的?没有它能猜出是谁吗?” 2.引出主题:“耳朵是我们的‘声音探测器’!(板书:听一听)今天我们认识耳朵,解锁听声音的秘密!” 环节二、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了解我们的耳朵。 1.观察耳朵外形:“拿出手电筒,看看同桌的耳朵,说说是什么样子的?(提示:正面看)”,2.出示PPT正面图:“有耳垂、耳廓、外耳道、耳屏。” 3.视频播放。 4.耳朵功能导入:“耳朵能听到什么?播放雨声、狗叫声音频,提问:‘这是什么声音?怎么知道的?’” 5.辨瓶中物体:“每组拿两个瓶子,摇一摇听声音(示范轻摇),说说哪个装石子、哪个装沙子?” 引导:“石子声音‘咚咚’脆,沙子声音‘沙沙’软!” 6.辨声音方向:“老师在教室前、后、左、右摇铃铛,你们用手指指声音来自哪里!” 出示方向卡,强调:“耳朵仔细听,手指快指向!” 7.小结功能: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我们用耳朵能听到多种多样的声音,能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能判断声音的方向。用耳朵听也是观察。 活动二:了解保护耳朵的做法。 1.播放护耳图片:画面展示捂耳闭口、控制耳机音量、单腿跳排水、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场景,提问:“图片讲了哪些护耳方法?” 2.梳理方法:带领念儿歌:“巨响捂耳又闭口,耳机音量别太够,进水单腿跳一跳,不舒服了快求救!” 3.填表拓展:“你还知道什么护耳方法?填在表格里(如‘不用尖东西抠耳朵’)!” 环节三、反思与评价 1.回顾反思:用耳朵辨别多种声音,就是用听的方法观察。 2.出示评价表:“看看自己做到了吗?”,符合的贴星星。 3.奖励贴纸:给得 3 颗星星的学生贴“辨声小能手”,鼓励:“耳朵要爱护,听声要仔细!” 环节四、拓展与迁移 1.布置任务:“看看人们看不清时戴眼镜,听不清时用什么?(出示助听器图片)” 2.生活拓展:“爷爷听不清时会用助听器,我们还能怎样听得更清楚?(引导:靠近听、安静听)” 环节五、巩固与练习 1.填空题 (1)耳朵是我们的 器官,能帮我们听到雨声、狗叫声等多种声音。 (2)耳朵能判断声音来自前、 、左、右四个基本方向。 (3)游泳后耳朵进水,可通过 跳的方法让水流出,保护耳朵。 (4)用耳朵听声音、辨物体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 的方法。 2.选择题 (1)玩“猜猜我是谁”游戏时,我们辨识同伴主要依靠的身体器官是( )。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 (2)下列哪项是耳朵能完成的功能?( ) A.看到小狗的样子 B.听到闹铃声 C.闻到面包的香味 D.摸到尺子的长度 (3)摇装有石子和沙子的塑料瓶能区分它们,关键是因为( )。 A.声音特点不同 B.瓶子颜色不同 C.瓶子轻重不同 D.装的东西颜色不同 (4)能判断铃铛声音来自教室左面,是因为耳朵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