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2.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 3.把握作品的主题。 文学常识 戏剧知识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剧 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 清代花部 明清传奇 40余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 3 2 4 时代 容量大小 戏剧冲突的 性质及效果 表现形式 戏剧的分类 现代剧 历史剧 话剧 歌剧 舞剧 多幕剧 独幕剧 悲剧 喜剧 正剧 1 3 2 戏剧冲突 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 三大要素 (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戏剧是什么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 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 现实生活。 元曲 散曲 杂剧 套曲 小令 唱 唱+演 (散曲+“科”+“白”) (一宫调一曲子) (一宫调数曲子) 元杂剧也叫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盛行于(元)代,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元杂剧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我国元代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文体知识 元杂剧 结构形式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之外可以加楔子。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有时也放在折与折之间,为了剧情的联络,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元杂剧 角色分类 末是男角,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男主角叫正末,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末是元杂剧中的男性角色,如张生,陈最良。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监斩官。 末 旦是女角,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旦是元杂剧中的女性角色,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等等。 旦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 旦、末、净、杂四类。 旦行,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可分为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正旦,主要扮演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 花旦,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 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 老旦,老年妇女。 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表演富于喜剧、闹剧色彩,实属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 文体知识—角色分类 净俗称“花脸”“花面”,有净、副净、二净之分。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如《窦娥怨》里的公人,张飞,李逵。 净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袛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等。 杂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元杂剧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面部化装用脸谱,一般都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角色。 丑行,扮演喜剧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又叫小花脸、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