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 经济 发展与迟滞并存: ①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②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文化 承古萌新:①思想文化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市民文化发展,文学、艺术体现新 时代特色;③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西学东渐,但未产生近代科学。 民族关系 通过战争、和议、册封、设置机构等措施,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对外关系 ①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 ②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斗争; 阶段特征 政治之盛———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康乾盛世 勤政 奏折制度 军 机 处 文 字 狱 “办理军机处” 雍正时设 50 米 简、密、速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单线联系 迅速 机密 材料:科举是要选拔精英人才从政治国,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故意去愚化精英人士后再选拔他们来治国安邦,明清两代统治者以八股取士的目的也是为了拔取英才为其所用。 ———刘海峰《八股文百年祭》 规定考试内容、考试格式,一是试图用程朱理学固化思想,二是便于评判的标准化,使选拔显得更为公正。但长期如此,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八股取士 盛世之保障 康熙 雍正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 爱新觉罗·玄烨 (1651-1722) 爱新觉罗·胤禛 (1722-1735) 康乾盛世 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爱新觉罗· 昭梿 万几躬揽,宵旰忘疲,引对臣僚,批答奏章,从无虚日。———摘自乾隆遗诏 勤治天下 时间 活动 4:00-6:00 起床,请安,早读 6:00-7:00 御门听政 7:00-9:00 早餐,听讲经 9:00-11:00 处理朝政 11:00-13:00 请臣子吃饭(皇帝自己不吃) 13:00-15:00 晚餐,午休 15:00-18:00 召见大臣,自由活动 18:00-20:00 加餐或者不加 20:00-21:00 更衣就寝(翻牌子或者不翻) 1718 年,年过六旬的清朝康熙皇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bó)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特点 军机处……的长处,简单说来,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 军机处只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层;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军机大臣没有定额,以六至八人为常。人数多少均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每日奏折多者五、六 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末一日,奏折多至百余件者,皆于当天办完,没有耽搁过一日者。紧急事当时交下,随撰随进;军机值庐, 不准任何人窥探打听。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跪承旨意后匆匆回到军机处。拟旨完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