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5819

【新教材】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丰收歌》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7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上册,教学设计,丰收歌,单元,第三,音乐
  • cover
《丰收歌》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 《丰收歌》由黄素嘉作词,整体情绪欢快热烈,旋律富有起伏变化(如 “丰收的喜讯传四方” 的上扬旋律),生动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场景。歌词中提及多种农作物,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快速产生共鸣。歌曲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歌声和动作表达情感的优质素材,还能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与劳动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 “劳动创造美好” 的内涵,树立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观念。 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聆听《丰收歌》,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与喜悦氛围;分辨歌曲中旋律的起伏变化,理解上扬旋律如何表现 “喜讯传开” 的欢快感,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2. 艺术表现:能用活泼、明亮的声音演唱《丰收歌》,做到咬字吐词准确;结合歌词内容,创编 “割稻”“扬谷”“捧粮” 等简单动作,使肢体动作与歌曲情绪协调一致,展现丰收场景。 3. 创意实践: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多形式表演,如一组演唱、一组用铃鼓和沙锤等乐器在 “啦” 衬词处伴奏、一组用自制 “稻穗” 道具表现丰收画面,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4. 文化理解:了解《丰收歌》通过歌词和旋律展现农民丰收喜悦,认识音乐与劳动生活的关联,感受 “劳动创造美好”;体会人们对丰收的珍视和对劳动的尊重,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用活泼的声音演唱;通过动作创编和创意表演,生动表现丰收场景。 2. 难点:用歌声和动作充分传递丰收的喜悦情感;小组创意实践中,实现演唱、乐器伴奏、道具表演等元素的协调配合。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听赏法、示范法、模仿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丰收歌》音频、丰收场景图片 / 视频)、打击乐器(铃鼓、沙锤)、自制道具(彩色纸 “稻穗”“棉花”)、农作物图片(麦浪、高粱、苹果)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金色的田野”,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丰收场景图片,提问 “看到这些画面,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播放《丰收歌》片段(突出 “啦” 的欢快衬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递的丰收快乐。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用 “开心”“兴奋” 等词描述感受,模仿农民 “捧粮食”“擦汗” 的动作;聆听歌曲片段,跟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初步感受欢快氛围。 设计意图: 借助视觉与听觉情境,建立 “丰收” 与 “喜悦” 的情感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听感知:“歌里的丰收”,8 分钟) 教师活动:完整播放《丰收歌》,提问 “听到这些歌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询问 “哪句歌词让你觉得最热闹?旋律在这里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像不像人们在欢呼?” 学生活动: 聆听歌曲,列举歌词中的农作物,用语言描述想象的丰收画面;跟着 “丰收的喜讯传四方” 旋律做 “向上挥手” 动作,感受旋律上扬的欢快感。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歌词与旋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如何表现丰收场景,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环节三(学唱体验:“唱出丰收乐”,15 分钟) 教师活动:示范演唱歌曲,用表情和语气传递喜悦;逐句教唱,重点纠正易错歌词的咬字;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用 “笑着唱” 的状态表现快乐情绪。 学生活动: 模仿教师的语气和表情,逐句跟唱,注意歌词的情感表达;完整演唱时,通过眼神交流和微笑传递喜悦,感受集体歌唱的快乐。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示范与情感引导,帮助学生用歌声表达丰收的喜悦,落实艺术表现目标。 环节四(动作创编:“丰收舞起来”,7 分钟) 教师活动:结合歌词引导创编动作,如 “割稻”(双手做握镰刀状左右摆动)、“捧粮”(双手做捧物状轻轻摇晃)、“欢呼”(双手举高拍手);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强调动作要 “有劲儿”“有笑容”,贴合庆祝丰收的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