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5838

【新教材】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36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上册,教学设计,美丽的黄昏,单元,第五,音乐
  • cover
《美丽的黄昏》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 1=C 调的欧美歌曲,收录于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歌曲描绘了欧美地区黄昏时分,教堂钟声回荡的雅致、悠闲景象,情绪温馨、宁静。其为三拍子,旋律优美起伏,两个声部演唱同一旋律但先后相距一个乐句,形成平稳过渡的效果,凸显出宁静与和谐之美。歌词与旋律巧妙结合,生动描绘了钟声,是培养学生合唱能力、感受音乐与自然关联的优质素材。 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聆听《美丽的黄昏》,感受歌曲温馨、宁静的情绪和三拍子的律动,体会雅致、悠闲的氛围;分辨两个声部的进行特点(同一旋律先后呈现),感知旋律与歌词对钟声的描绘,提升对合唱歌曲的审美感知能力。 2. 艺术表现:能用悠长、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三拍子节奏;学习与他人合作演唱,高声部与低声部配合默契,做到声部和谐统一;尝试用 “LU” 模唱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展现歌曲的意境。 3. 创意实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画一幅 “我的黄昏” 并配上歌曲中喜欢的歌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文化理解:感受欧美歌曲描绘自然景色的风格特点,体会音乐对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强对自然与音乐关联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温馨、宁静的情绪和三拍子律动,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两个声部的合作演唱,做到声部和谐;体会旋律与歌词对钟声的描绘。 2. 难点: 准确把握两个声部的先后进入,实现声部间的平稳过渡与和谐统一;用悠长、连贯的声音演唱,体现歌曲的宁静之美;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恰当伴奏。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黄昏景色的视频,提问 “视频里的景色是什么时候?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氛围,引出歌曲《美丽的黄昏》,介绍 “歌曲描绘了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雅致、悠闲的感觉”。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描述黄昏景色和感受,对歌曲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昏的美,为理解歌曲内容和情绪做铺垫。 环节二(聆听与感知) 教师活动: 1. 播放《美丽的黄昏》,提问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学生得出 “情绪温馨、宁静,为三拍子” 的结论,强调 “三拍子的律动增添了雅致、悠闲之感”。 2.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 “划一划旋律线,说一说歌词与旋律是如何描绘钟声的”,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与旋律对钟声的刻画。 学生活动: 1. 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和节拍,回答相关问题。 2. 划旋律线,思考并分享歌词与旋律对钟声的描绘方式。 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聆听,让学生逐步感知歌曲的情绪、节拍和内容,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环节三(学唱歌曲) 教师活动: 1. 出示歌曲乐谱,带领学生视唱旋律,提问 “第一、二乐句中旋律有没有重复的地方?”,帮助学生熟悉旋律。 2. 指导学生用 “LU” 模唱歌曲,强调 “深深吸气,均匀慢速吐气,用悠长、连贯的声音演唱”。 3. 加入歌词演唱第一声部,组织学生与老师合作演唱,让学生感受 “哪句‘叮咚’重合”,为合唱做准备。 4. 讲解歌曲声部特点:“两个声部演唱同一旋律,但先后相距一个乐句,旋律平稳过渡”,引导学生听辨低声部,先默唱再慢速演唱低声部。 5. 组织学生分声部完整演唱,强调声部的和谐、统一。 学生活动: 1. 视唱旋律,找出旋律重复之处,熟悉歌曲旋律。 2. 用 “LU” 模唱,练习气息控制,保持声音连贯。 3. 演唱第一声部,与老师合作演唱,感受声部配合。 4. 听辨并演唱低声部,掌握声部进入时机。 5. 分声部完整演唱,努力做到声部和谐。 设计意图: 通过循序渐进的学唱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