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1)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手工业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 史料中这样描述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的状况: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 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 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 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ongsu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 枵(xia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 4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 萌芽”。 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3.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 (1)白银货币化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2)商帮的兴起 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3)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4.局限 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①世界观:良知就是天理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明朝中后期 (1)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主张: 盗贼也有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王守仁 (2)陆王心学: 知行合一 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王阳明《传习录》 致良知 ②方法论: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明朝中后期 评价: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