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科学家》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隶属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近科学家》,本课聚焦“科技兴国”,涉及科学技术、科学家等元素,围绕“科学”主题展开,通过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学科学”拓展到“爱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品质。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板块:《探索未知世界的人》《科学家的品格》和《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本节课为本课第二课时,学习第二、第三板块的内容。 第二个板块“科学家的品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邓稼先、钱三强、屠呦呦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们为建设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旨在通过故事分享,体悟蕴含在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格。第三个板块“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我们在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发明创造中收益,并通过分享感受到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以此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待他生根发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科学家们的故事,体悟在科研背后蕴藏的科学精神。 2.分享身边的科技成果和了解的科学家故事,感受到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源于日常的观察和思考。 3.通过观看身边的普通人科技发明的故事,认识到科学探索人人都可参与,在实现科学梦的道路上,形成科学家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等的科学精神和宝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隐藏在科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科研精神。 教学难点:在实现科学梦的道路上,形成科学家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等的科学精神和宝贵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看图回答问题(2分钟) 展示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些都是谁发明的吗? 展示预设答案: 追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是什么?(答案:科学家)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谈他们发明了什么,让我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找一找这些了不起的人他们身上蕴藏着的“宝贝”。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核心话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科学家品格“寻宝卡”(20分钟) 展示活动安排: 1.要求:4人一组,每组发一张“品格寻宝卡”,以及故事片段。 2.分享:每组打开信封,轮流朗读教材中的故事片段。 3.发现:每组派代表上台,用“我们组发现了XX科学家的XX品格,因为他……”的句式分享。 故事(一)矢志报国的邓稼先 1.小组汇报1:“我们组发现了科学家邓稼先的爱国品格,因为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2.提问:邓稼先一生中做了哪些选择?这些选择里,哪一个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预设:放弃美国学业回国;接受保密工作,隐姓埋名;生命最后仍选择中国和核事业。 3.出示关键词:(教材阅读材料关键词卡片)(1)“毅然回国”:他在美国结束学业后,当时的祖国“一穷二白”,他不怕困难吗? 预设:不怕,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国家的发展,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怕。 (2)“没有犹豫”:他为什么“没有犹豫”?要知道这意味着“隐姓埋名”,不能和家人正常相处,他难道不想家人吗? 预设:会想家人,但是他觉得国家的利益更重要,所以最先选择的是国家,因此没有犹豫。 (3)“生命最后”“仍选择中国”:他在生命最后说“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他对祖国有怎样的感情? 预设: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4.整理:这些关键词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预设:爱国、担当、奉献、信念坚定、不怕吃苦、矢志不渝、一切以国家为重等。 5.联系自己:邓稼先用一生践行了“报国”的志向,作为小学生,我们现在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 预设:认真学习、爱护公物、为班级争光等。 6.追问:当个人想法和集体、国家的需要有冲突时,比如:想出去玩,但学校有集体活动,我们该怎么做呢? 预设:多考虑集体和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