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课程标准 01.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02. 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03.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时空坐标 小斯当东(1781—1859) 英国最早的中国通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700年 1795年 1836年 约260万吨 1000万吨 3000万吨 英国煤产量增长 18世纪60年代 1841年 500万磅 52800万磅 英国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 1740年 1800年 1840年 约1.7万吨 19.3万吨 140万吨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 > 供给 需求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亚洲·中国 法国从越南打开 侵入亚洲的缺口。 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7———19世纪 中国(清朝) 西方(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外交 社会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鸦片走私前中英贸易 中国 (出超) 英国 (入超) 呢绒、布匹(难卖) 茶叶、生丝、瓷(畅销) 年份 鸦片输入(箱) 白银输出(银元) 1800-1809 39691 51339100 1801-1819 74135 95288153 1820-1829 180169 211089961 1830-1829 344124 243958005 鸦片输入与白银关系表 中国人吸食鸦片图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虎门销烟(1839) 思考: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这场中英之间的战争能避免吗? 材料二: 在我们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至于重点是鸦片、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借口: 中国的禁烟斗争 -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 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鸦片战争(道光时期)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开进广州海口,清政府的抵抗以失败告终。 三元里抗英 二、鸦片战争过程 民族英雄 定海三总兵 关天培 二、鸦片战争过程 “小老百姓们”的抗争史 三元里抗英 1841年5月,英军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二、鸦片战争过程 1.鸦片战争(道光时期) (3)结果: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①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核心概念】协定关税:关税自主是独立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中英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从此,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