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②《蜗牛爬爬爬》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①《轮子真奇妙》 课时 第2课 学科 综合课程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以蜗牛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校园寻找蜗牛、多维度观察蜗牛(身体构造、外壳螺旋、爬行状态)、设计制作蜗牛画像与 “蜗牛的家”、开展蜗牛爬行实验、访谈请教(请教科学老师)、记录观察日记、成果汇报展示及评价反思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征(如触角藏眼睛、针尖大小嘴巴)、外壳螺旋规律(左旋与右旋)、爬行时黏液的特点与作用,关联生活场景寻找类似螺旋图案,掌握 “整体到局部” 的观察方法与规范的观察记录技巧,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喜爱与亲近感、爱护小动物的责任感、小组合作的协作意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猜测 - 验证)、创意表达与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关联的迁移思考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1.分享蜗牛观察发现、展示画像与日记,感受探究成就感,深化对蜗牛喜爱与自然亲近感的认知。 2.阅读《奔跑的蜗牛》,结合现实观察体会蜗牛形象,提升对蜗牛的多元认知,丰富审美体验。 3.参与主题拓展,激发探索自然兴趣,建立 “生活有科学” 认知,培养主动探究科学态度。 责任担当:1.完成任务清单、做好观察记录,养蜗牛时主动解决问题,养成对任务与生命负责的责任感。 2.参与小组分享,倾听他人观点,尊重评价,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的责任意识。 问题解决:1.养蜗牛遇问题时主动反思找办法,结合查资料经验,提升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围绕拓展主题,基于蜗牛观察经验思考新探究方向,培养迁移应用的问题解决思维。 创意物化:1.创作并展示蜗牛画像,抓住核心特征展现创意,实现科学认知的艺术化物化表达。 2.用多种形式写蜗牛日记,记录观察发现,将抽象过程转化为具体成果,提升创意记录能力。 重点 1.指导规范填评价表,客观自评、理解师评意义,明确改进方向,掌握基础自我反思方法。 2.依托拓展内容激发新探究兴趣,结合蜗牛观察经验,初步规划新主题探究思路。 难点 1. 通过对比将蜗牛观察方法迁移到新主题,解决 “不知从何入手” 的困惑。 2.区分《奔跑的蜗牛》中拟人化形象与现实蜗牛,避免认知偏差,实现有效联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故事,主角是我们的老朋友 ——— 蜗牛!请大家认真听:‘随着急促的脚步,它背上的小房子一摇一晃,里面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啪嗒” 掉下一只塑料小鸭子。“嗖 ——— 飞出一把房门钥匙…’(朗读《奔跑的蜗牛》片段) 听了这个片段,大家有没有觉得奇怪呀?我们平时观察的蜗牛都是慢吞吞的,为什么故事里的蜗牛‘脚步急促’呢?它背上的‘小房子’和我们看到的蜗牛壳一样吗?大家的疑问都很有意思!今天这堂课,我们不仅要一起分享我们观察蜗牛的发现,展示我们画的蜗牛画像和写的蜗牛日记,还要一起解开这些关于‘蜗牛’的小疑问,让我们赶紧开始吧! 出示课题。 设疑、思考。 通过设置问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活动总结 1.汇报与展示 (1)分享与交流学生1:我的蜗牛有时候喜欢躲在蜗牛壳里呢。学生2:你的蜗牛画像好漂亮。学生3:我在很多地方见过蜗牛壳上的螺旋图案。学生4:蜗牛喜欢吃蔬菜叶子。学生 5: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亮晶晶的黏液! 学生 6:我的蜗牛壳是往右转的,同桌的是往左转的,太有意思啦!(2)成果展示 展示我们画的蜗牛画像以及蜗牛日记。插入成果展示的图片蜗牛日记 9 月 3 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把蜗牛带到学校啦!它躲在壳里不肯出来,我轻轻碰了碰它的触角,它才慢慢把头伸出来,身体软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