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题④《小小贺卡送祝福》 第2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版1年级上册 综 合 课 程 05 06 课堂练习 07 01 设疑导入 02 活动准备 03 活动实施 04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设疑导入 小朋友们,当你们把亲手做的贺卡送给同桌时,同桌的笑脸是不是特别可爱?这份快乐能不能一直记下来、分享给更多人呢? 你在做贺卡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小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呀? 汇报与展示 分享与交流 我们的快乐大家分享。 别班的同学都说我们制作的贺卡好看,他们也想做呢。 我学会写 “祝你元旦快乐” 啦,以后给爷爷送贺卡,就能自己写祝福了! 我很喜欢收到的贺卡,以后过节 我可以给爸爸妈妈送贺卡了。 在做贺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问题,同桌帮助了我。 我在贺卡上画了小灯笼和烟花,同桌说特别好看,我特别开心! 活 动 总 结 评价与反思 在“小 小贺卡送祝福”主题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你的表现如何呢? 请你认真地给自己评价一下,也请老师一起来参与。 小小贺卡送祝福活动评价表 制作小组: 学生姓名:张峰 填表日期:2024.9.25 活 动 总 结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老师评价 本次活动充满兴趣,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 ★★ 极完成任务小清单 ★★★ ★★★ 对贺卡有了更多地了解 ★★ ★★ 观察能力有所提高 ★★★ ★★★ 能够独立地完成手工贺卡的制作 ★★★ ★★★ 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能够及时反思并寻找解决办法 ★★★ ★★★ 在动手实践能力上有了提高 ★★★ ★★★ (填表说明:★表示合格并有待努力;★★表示良好;★★★表示优秀。) 主题拓展 经过本次实践活动,我还想到了其他可以继续探究的主题: (1)趣味剪纸 (2)折纸的艺术 (3)创意手绘书签 (4)节日信封装饰 拓 展 延 伸 拓 展 延 伸 拓展阅读 名帖贺卡的前世今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 强调“礼”,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很方便。故自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拓 展 延 伸 拓展阅读 名帖贺卡的前世今生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时称为“谒”,如今贵宾相见还会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发展,称为“门 状”或“飞帖”; 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名帖贺卡原是 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 人们也日渐繁忙,不能亲送者,就派仆人呈送,逐渐形 成风俗。 拓 展 延 伸 贺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媒介,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例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在今天语句也很简洁,久而久之,贺语就逐渐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与憧憬。 ———马未都:《说说“贺卡”》,载《中国文化报》,2008-12-27。有改动。 拓 展 延 伸 阅读短文,我们懂得了什么? ①贺卡是中国传统文化里 “礼” 的一种,能郑重地给别人送祝福,让大家都方便; ②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贺卡啦,它的名字一直在变,比如西汉叫 “谒”、唐宋叫 “飞帖”、明清叫 “贺年帖”,就像换了不同的 “小名字”; ③不管是古代的贺卡,还是现在的贺卡,都是用来和别人沟通感情的,大家会写简短又喜庆的话,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送给对方。 思 考 问 答 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因为太忙了,不能自己亲手送贺卡,会让谁帮忙送呢? 会让家里的仆人帮忙把贺卡送给别人。 思 考 问 答 不管是古代的 “贺年帖”,还是现在的贺卡,它们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呀? 是用来传递心意和祝福的,让收到的人感受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