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5440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案+课件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8704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核心要求,能围绕家乡的变化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涵盖环境、工作、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等至少两个方面。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家乡今昔变化,借鉴从多个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将重点部分写具体,提升细节描写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列习作提纲的方法,能根据提纲分段叙述,做到结构清晰、内容有条理,培养逻辑思维与写作规划能力。 二、拓展资源 《圆明园,中国永远的痛》《东方之冠》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读写融通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熟悉的家乡,见证着它一点一滴的变化--曾经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老旧的平房旁建起了高楼……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再过二十年,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呢?是河水更清澈,还是出行更便捷?是学校充满高科技,还是工作方式大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 “二十年后的家乡”,开启一场奇妙的想象之旅,完成本次习作任务。 在“我爱这片土地”爱国交流月活动中,我们已经完成了诵读爱国诗篇、制作人物手抄报等任务。今天的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展望家乡美好未来”的重要任务。通过这次写作,我们要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想象,用文字描绘家乡的未来蓝图。 学生齐读单元任务,明确本次习作在爱国交流月活动中的意义,激发写作动力。 活动一:阅读教材,梳理习作要求 (一)自由朗读教材中关于“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习作提示,圈画关键词,思考:本次习作要写什么?有哪些具体要求? 1.学生朗读提示、圈画信息,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关注关键信息。 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列出习作提纲,明确写什么、从哪些方面写;按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分享各自梳理的习作要求,相互补充,确保每个学生准确把握要求。 展示“习作要求梳理表”,其他同学补充质疑。 3.教师强调重点:“大胆想象” 不是天马行空,要基于现实合理延伸:“列提纲”要明确写作角度(如环境、工作、生活);“重点写具体”需抓住一个或两个角度详细描写,避免面面俱到却流于表面。 (二)思维导图引导想象 1.出示“二十年后的家乡”思维导图(环境、工作、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河水清澈、远程办公、可调温衣服、虚拟教室”,你还能想到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如“家乡的垃圾能自动分类回收”“出行可以乘坐低空飞行器”“学习能通过脑机接口快速掌握知识”等,教师将有创意的想法补充到思维导图中,拓宽学生想象空间。 2.“脑洞大开”分享: 请学生模仿 “小伙伴的想法”(如“我想写二十年后的我是一名飞行器研发者,回到母校发现学校变化很大……”),在同桌间分享自己的初步设想,包含“二十年后的身份”“家乡的具体变化”两个要素。 教师点评:肯定想象的合理性与独特性,引导学生将 “身份” 与 “家乡变化” 结合。 活动二:范文引路,学写重点片段 (一)阅读《圆明园,中国永远的痛》与《东方之冠》的节选片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事物特点或变化的?我们能借鉴哪些方法到本次习作中? 1.学生自主阅读与批注:学生阅读片段,在文中圈画关键语句,批注写作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对“对比”“多角度描写”的理解。 2.学生分享,教师点拨。 (1)分析《圆明园,中国永远的痛》片段 请小组代表发言,指出片段运用“对比”手法(昔日文渊阁的辉煌“藏有许多珍贵古籍,《四库全书》也在其中” 与今日的废墟 “除了废墟,还是废墟”),突出圆明园的损失之大。 本次习作可学习“对比”,通过回忆“二十年前家乡的样子”(如“曾经浑浊的小河”“拥挤的公交车”)与“二十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