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5808

【任务驱动式】3.4.2 呼吸作用 第1课时 导学案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 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109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生物学,初中,2024,北师大,学年
    4.2 呼吸作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观察种子萌发时的现象,分析并描述实验结果。 2.探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 【自主预习】 知识点: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1.通过检验放置在温暖环境中一昼夜的两个分别装有等量同种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的玻璃瓶中氧气的含量,可以证明萌发的种子消耗 。若分别往两个玻璃瓶中加入清水,将排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证明萌发的种子释放 。 2.若把玻璃瓶改为保温瓶,放置一昼夜后,观察保温瓶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则可以证明萌发的种子 。 3.上述实验中,煮熟的种子起 作用。 图甲瓶中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是煮熟的种子, 甲瓶蜡烛熄灭,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产生了氧气 B.消耗了氧气 C.吸收了二氧化碳 D.放出了能量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验证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下图中,甲装有萌发的种子,乙装有同种等量煮熟的种子,放置一昼夜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1.实验材料为什么选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 2.把装在玻璃瓶中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放置一昼夜时,需要注意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3.用燃烧的蜡烛进行检验的依据是什么 任务驱动二: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下图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同种、等量煮熟的种子,放置一昼夜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1.观察“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演示实验,往甲瓶和乙瓶中加水的目的是什么 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依据是什么 3.本实验要求瓶口用橡皮塞密封,漏斗上方用消毒棉塞紧;玻璃导管的一段伸入石灰水液面以下,一端在瓶内种子上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驱动三: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右图中,甲装有萌发的种子,乙装有同种、等量煮熟的种子,放置一昼夜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1.观察“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演示实验,为什么要将萌发的种子与煮熟的种子放在相同的保温瓶中,而不是放在普通的瓶子里 2.萌发的种子使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度计示数增大,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做出怎样的推测 ·易错警示· 误认为所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一种生命现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植物体内的活细胞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导管细胞等死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 1.氧气 二氧化碳 2.产生热量 3.对照 对点自测 B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1.选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力,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与萌发的种子形成对照。 2.一是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二是玻璃瓶要密封,防止瓶内外的气体流动,影响实验效果。 3.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根据蜡烛燃烧情况,可判断氧气含量的多少。 任务驱动二 1.往瓶中加水,可促使瓶中气体的排出,以验证瓶内气体中是否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现象明显。 3.将瓶口密封、漏斗塞紧,是为了防止玻璃瓶内外的气体流通;“玻璃导管的一段伸入石灰水液面以下,一端在瓶内种子上方”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任务驱动三 1.将萌发的种子与煮熟的种子放在相同的保温瓶中,一是保证变量的唯一;二是因为萌发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比较少,如果用普通的瓶子,热量会通过瓶子散失,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用保温瓶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热量,种子内的有机物因不断分解而减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