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8151

1.1.3集合的交与并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必修 第一册《数学》湘教版(新)

日期:2025-10-25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3481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3,一册,教版,数学,必修,集合
  • cover
《1.1.3集合的交与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两个集合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弄清“且”“或”的含义. 2.能用韦恩图表示集合间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通过使用符号表示,集合表示,图形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引导学生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交集、并集运算的含义,利用韦恩图与数轴进行交并的运算. 【教学难点】 弄清楚交集、并集运算的含义,认识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某电子技术服务公式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聘工作人员,对应聘人员的要求是: *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 *中文打字速度达80字/min.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捕捉材料中信息,启发学生思考,并用数学语言表述. 问题:阅读招聘要求,能得到什么信息. 预案1)满足第一个条件的人员组成一个集合; 2) 满足第二个条件的人员组成另一个集合; 3)应聘人员是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即既属于第一个集合,又属于第二个集合. 4)应聘人员符合集合的基本属性,即应聘人员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思考:再来观察下列各组的三个集合,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A={1,3,5,7,9},B={3,4},C={3}; (2)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 预案:不难发现,上面两组集合中均有C A,C B,并且集合C是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归纳:以上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找两个集合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二、归纳探索,形成概念 (一)两个集合的交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由两个已知的集合,按照某种指定的法则:求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得到一个新的集合,这就是两个集合的一种运算,得到的这个新集合叫作两个集合的交. 问题1: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定义两个集合的交吗? 学生回答,教师或学生根据回答补充或修正,完善后,得到交集的定义. (1)板书定义: 一般地,把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2:“且”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且”的数学含义. 问题3:通过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定义,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预案(1)两个集合的交集还是一个集合,不是元素. (2)两个集合的交集的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教师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做合理的解释.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交集概念的理解. (3)用韦恩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 问题4:两个集合用韦恩图如何表示?如何用韦恩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 预案:两个集合用韦恩图表示有5种情形,学生回答不全,可以通过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不失一般性,上图是交集的韦恩图,阴影部分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 〖设计意图〗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数学里常常用到交集,例如,把直线看成点的集合,两直线的交点就是它们交集的元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两个(或多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交集. (4)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每对集合的交集:   (1)A={2,3,5,7,11},B={9,10,8,6,1,4};   (2)C={x|x2-4x+3=0},D={x|3x-x2=0}.   解 (1)A∩B=;     (2)C∩D={1,3}∩{3,0}={3}. 例2:设方程的全体解组成集合U,方程的全体解组成集合V,求. 解 是两个方程联立而成的方程组的解集, 解方程组可得 用符号来表示就是: ,, 通过例题,强调以下几点: (1)两个集合中的交集的元素是两个集合的共有元素; (2)两个集合的交集还是一个集合,最后的结果必须写出集合形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