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5讲 第一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素养目标 考点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意义 夯实基础 精研教材 1.能量流动的概念 (1)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的过程。 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2)对概念的理解 生产者固定的 总能量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学能 化学能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 (2)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b 呼吸消耗的能量(d)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 分解者利用的能 量(f) 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i) 未被利用的能量(j)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模型 图中的生物类群分别是:① ,② ,③ ,⑤ 。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图示中的E2/E1表示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呼吸作用 第二、三营养级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①单向流动的原因 自然选择 ②逐级递减的原因 呼吸作用 分解者 ③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0% 生物在 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 总能量 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最有效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生态金字塔 教材深挖 1.(选择性必修2 P56正文)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 。 2.(选择性必修2 P57正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的原因: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_____,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营养级生存的最小需要量。 3.(选择性必修2 P55思考·讨论2)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该生态系统,原因是 。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生物群落无法 利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易错排查 1.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 2.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 3.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 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 5.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 ) 6.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2022·江苏卷)( ) 7.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的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 √ × × × × × × 思维探究 考教衔接 (根据2022·浙江卷、2020·山东卷、2019·全国Ⅱ卷情境设计)某个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①玉米→野猪→豺;②玉米→玉米蝗→乌鸫→蝮蛇→鹰。 (1)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能量 的不同导致两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不同;若豺、鹰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与蝮蛇、野猪等生物相比,豺、鹰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 。(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传递效率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B (2)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 ,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 (答出2点即可);若昆虫与鸟类单位体重的同化量相等,昆虫比鸟类体重的净增长量要高,其原因是鸟类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维持 的部分较多。 (3)玉米秸秆自然分解,所含的能量最终流向大气圈,我们可以改变能量流动 获得人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如生产沼气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