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三首 三年级 上册 祖国山河壮美开阔,今天让我们跟着诗人,看看诗中的魅力景色。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注音、查字典。 生字识记 我会读 返回 青苔 人云亦云 涂抹 适宜 fǎn tái yì mǒ yí 生字识记 我会写 返望断楚至岸 上小下大。两个“木”的捺变成点。 左窄右宽。“子”的横变成提。 孤饮亦欲抹宜 生字识记 多音字 ( mò )抹墙 转弯抹角 ( mǒ )涂抹 抹黑 ( mā )抹布 抹桌子 抹 例句 邻居转弯抹(mò)角地指责弟弟随意在瓷砖墙上涂抹(mǒ)颜料,姐姐听后,赶紧用抹(mā)布把墙擦干净,并向邻居表达了歉意。 练一练 zhōng duàn gū fān qīng chǔ ( ) ( ) ( ) ( ) duì àn kàn wàng ( ) 中 断 孤 帆 饮 料 看 望 清 楚 看拼音,写词语。 ( ) yǐn liào 岸 上 读一读这三首古诗,说说每首古诗都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景色。 整体感知 鹿 柴 [唐]王 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初读课文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精读课文 《鹿柴》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分析《鹿柴》 精读课文 生平介绍: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他在诗歌和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 维 主要作品:《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 写作背景: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在这里游玩,每到一处就各写一首诗,后来王维将这些诗编为《辋川集》,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理解词语 ①鹿柴:在今陕西蓝田,王维曾在这里隐居。柴,同“寨”,栅栏,这里读zhài。 ②但:只。 ③闻:听见。 ④返景:傍晚的阳光。 ⑤复:又。 ⑥青苔: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植物。 精读课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只。 空阔的山林。 听见。 这两句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诗意: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影,只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以动衬静———空旷幽静 精读课文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又。 傍晚的阳光。 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植物。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发衬托出山林的清幽、静谧。 诗意:夕阳的余晖映入密林深处,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深林幽暗 精读课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傍晚时分鹿柴附近空山深林的幽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自身闲适宁静的心境。 精读课文 但闻→人语响 山 寂静 空山→不见人 鹿柴 深林幽暗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喜爱自然 闲适宁静 以动衬静 精读课文 任务二:分析《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 生平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 白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古朗月行》等。 《望天门山》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天门山是两山的合称),被那里的景色吸引,于是写了这首诗。 理解词语 ①天门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