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2542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微专题3 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课件 学案)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日期:2025-10-0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7476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一轮,生物学,高中,2026届,学案
    微专题3 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 1.B [解析] 依题意可知,复合物 Ⅰ 、 Ⅲ 、 Ⅳ 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起电子传递作用,骨骼肌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所以在该细胞中,复合物 Ⅰ、 Ⅲ 、 Ⅳ 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电子在传递的过程中,H+通过复合物 Ⅰ 、 Ⅲ 、 Ⅳ 逆浓度梯度运输,建立膜H+势能差,结合图分析可知,复合物 Ⅰ 、 Ⅲ 、 Ⅳ 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在嵴周围的线粒体基质中H+的浓度较低,B错误;根据题图和题意可知:ATP合酶在转运H+的同时催化ATP合成,C正确;依题意,UCP是一种特殊的H+通道,由图可知,H+通过UCP运输会产生大量热量,若UCP运输的H+增多,则通过ATP合酶运输的H+减少,合成的ATP会减少,D正确。 2.A [解析] 与25 ℃相比,4 ℃耗氧量增加,根据题意,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氧气,说明4 ℃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未受阻,A错误;与25 ℃相比,短时间低温4 ℃处理,ATP合成量较少,耗氧量较多,说明4 ℃时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多用于产热,消耗的葡萄糖量多, B、C正确;DNP使H+不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中,会使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导致ATP合成减少, D正确。 3.C [解析] 由题干“LHC Ⅱ 与PS Ⅱ 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可知,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LHC Ⅱ 与PS Ⅱ 分离受阻,使得PS Ⅱ 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A正确;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其含量减少会导致PS Ⅱ 光复合体中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对光能的捕获减弱,B正确;弱光下LHC Ⅱ 与PS Ⅱ 结合,增强对光能的捕获,C错误;PS Ⅱ 光复合体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水的光解产生H+、电子和O2,D正确。 4.(1)差速离心法 红光和蓝紫光 作为还原剂和提供能量 (2)类囊体(薄)膜 NADPH 热能 (3)线粒体、 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eATP需要与 (细胞膜上的)DORN1受体结合后才能激发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4)降低 缓解 不明显 交替呼吸 (途径)抑制 [解析] (1)若要将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叶肉细胞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暗反应阶段,NADPH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和提供能量。(2)图中所示的光系统 Ⅰ 和光系统 Ⅱ 中光合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应该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由图可知,植物细胞通过“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途径,将过多的NADPH用于合成苹果酸,转移出叶绿体,并最终通过AOX的作用,将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3)目前尚未发现在植物细胞的表面或质膜上存在ATP合酶,说明eATP来源于能产生iATP的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叶绿体(光反应阶段)和细胞质基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据图可知,eATP与DORN1受体结合,激发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据此可推测eATP最可能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4)①与对照组相比可知,在WT叶片中,SHAM处理组实际光系统反应效率降低。在WT叶片中,与SHAM处理组相比,SHAM+ATP组实际光系统反应效率更高,说明对WT叶片添加外源ATP可缓解SHAM所导致的影响。而在dorn -1叶片中,对照组与SHAM处理组、ATP组的实际光系统反应效率相差不大,说明SHAM处理以及添加外源ATP对植物实际光系统反应效率的影响不明显。②将WT叶片组与dorn -1叶片组相比,WT叶片组的实际光系统反应效率更低,表明eATP可通过受体DORN1对交替呼吸(途径)抑制引起的植物光系统反应效率下降进行调控。微专题3 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 1.细胞呼吸中的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细胞呼吸过程中形成的NADH等物质,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复合物 Ⅰ、 Ⅱ 、Ⅲ )将电子最终传递给氧,该过程偶联ATP合酶(F0-F1复合物)催化的ATP合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如图所示)。 1.[2024·重庆江北区三模]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电子传递链如图所示。电子在传递的过程中,H+通过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