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3001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同步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1-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9029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化,PPT,32张,课件,同步,19课
  • cover
(课件网)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民国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鲁迅 北洋时代是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陈钦《北洋大时代》 北洋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袁世凯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逝后,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分裂割据。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府的实权相继由皖系、直系、奉系控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从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 北洋军阀 一、孕育形成期:从甲午战后袁世凯小站练兵到武昌起义前夕北洋六镇成立与扩充; 二、发展壮大期:从武昌起义后到1916年袁氏死去,是其势力发展至执掌全国权柄时期; 三、混乱衰落期:从袁氏死后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期间分裂割据、互相混战,最后走向衰亡。 ———摘编自王新生等主编:《中国军阀史辞典》 1912.3.10,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影。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袁世凯复辟帝制 革命派维护共和斗争 1912.3.10 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1913.3 制造宋教仁案 1913年二次革命 1913.11 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1914.5 《中华民国约法》 1914年底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915.5 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915.10 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赞同”君主立宪 1915.12 接受“劝进”称帝 1915年底 护国运动 1916.3 取消帝制(83天)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专制独裁、列强干涉、相对统一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 政治:北洋军阀与革命党及其自身内部矛盾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而积极培植代理人 思想:洋务运动以来地方性家族式武装传统 1、背景 2、主要派系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3、当权时期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 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背景 2、主要派系 3、当权时期 4、主要特征: 封建统治、武力至上、依赖列强、反对革命、欺压百姓、内斗内行 1917年马星驰在《新闻报》发表的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人》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5、代表人物 “北洋之虎”段祺瑞 (1865年-1936年) 1885年,入北洋武备学堂得李鸿章赏识,后赴德国留学 1895年,入天津小站在袁世凯手下,后镇压义和团有功,得到赏识,总领编练新军,成为北洋三杰之一 1912年,联名46名将领,致电清廷建立共和政府,是为“一造共和”。 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参与,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主张恢复国会和约法,是为“再造共和”,与黎元洪势力相冲突,形成“府院之争”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含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争论核心:是否参加一战 实质:美日矛盾的激化 结果:黎元洪贸然罢免段祺瑞,引发张勋复辟 黎元洪 段祺瑞 6、府院之争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为争取国际地位 目的: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后,外交总长向袁世凯建议:唯有参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