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十课《儿童歌舞》第2课时《学飞》 【教材分析】 《学飞》是湖南文化-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十课《儿童歌舞》第2课时唱歌课。《学飞》选自我国音乐家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在剧中原名为《飞飞曲》。歌舞剧讲述了顽童捉雀、雀妈寻子最终顽童放雀的故事,歌曲截取了麻雀妈妈耐心指导小麻雀学习飞翔的核心情节。作品以贴近儿童生活的视角和生动的音乐语言,展现了学习过程中的温馨与成长,成为小学低年级音乐歌表演课程的经典素材,尤其适配湘艺版二年级音乐教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教学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整体情绪,体会A、B两段旋律起伏中蕴含的“教与学”的情境之美。通过听赏与表演,感知音乐如何用节奏和旋律刻画麻雀妈妈的耐心与小麻雀的灵动形象。 (二)艺术表现 能用轻快且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节奏型。能通过不同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区分角色,用抬头、摆尾、斜飞等动作表现“教飞”与“学飞”的场景。 (三)创意实践 可小组合作创编个性化的飞行动作,如盘旋、俯冲等,丰富歌表演的表现力,能设计简单的角色头饰(如麻雀羽毛头饰),并配合音乐完成集体或分角色歌舞表演。 (四)文化理解 了解作品源自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文化背景,知道歌舞剧“以歌传情、以舞叙事”的特点,从“学飞”的情节中领悟成长过程中“耐心教导”与“认真学习”的意义,感受亲情与成长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歌曲的旋律与歌词,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准确表现歌曲的节奏特点。 2.学会核心表演动作,能通过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区分麻雀妈妈与小麻雀的角色形象。 (二)教学难点 1.精准把握歌曲的节奏变化,尤其是带休止符的节奏型,做到演唱流畅、节奏稳定。 2.在集体表演中实现与同伴的默契配合,既保证动作整齐,又能展现角色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快看窗外的天空,有一群小生灵正在自由飞翔呢,它们是谁呀? 预设:是小鸟!/ 是麻雀! 教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小麻雀飞得那么灵活,你们知道它们刚出生的时候就会飞吗? 预设:不是!它们要妈妈教才会! 教师:说得对极了!有位麻雀妈妈正准备教小宝贝学飞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飞行课”吧(播放歌曲《学飞》片段,配合麻雀学飞的动画)。 预设:(观看后)麻雀妈妈在教小麻雀抬头、摆尾巴! 教师:太聪明了!你们听到歌曲里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小麻雀了吗? 预设:很轻快!很活泼! 教师:没错!这节课咱们就化身小麻雀和雀妈妈,一起学唱这首《学飞》,把它们学飞的样子表演出来,好不好? 学生:好! 书写板书《学飞》。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