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1560

5.1 方程 讲义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616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方程,讲义,2025-2026,学年,人教,数学
  • cover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方程 (讲义)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概念,能识别方程。 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初步感受方程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的概念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方程。 引入: 我们来看一个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千米/小时,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小时,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如果我们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些繁琐。但如果我们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千米,那么客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就是x除以70小时,卡车所用的时间就是x除以60小时。根据“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系:卡车所用时间减去客车所用时间等于1小时。也就是: x除以60减去x除以70等于1。 像这样,我们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方程。 方程的定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关键词解析: 含有未知数: 方程中必须有我们不知道的数,通常用字母x, y, z等来表示,这些字母叫做未知数。 等式: 方程必须是一个等式,即等号两边的表达式的值相等。 例如: 3x + 5 = 14 (含有未知数x,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2y - 7 = 9 (含有未知数y,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x - 4 = 0 (含有未知数x,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5 + 8 = 13 (虽然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数,所以不是方程) 3a - 2 (虽然含有未知数a,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知识点二: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的定义: 当我们列出方程后,接下来就是要找出未知数取什么值时,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如: 对于方程 x + 3 = 5, 当x = 2时,左边 = 2 + 3 = 5,右边 = 5,左边 = 右边。 所以,x = 2是方程x + 3 = 5的解。 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将这个数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计算出左右两边的值。 如果左边的值等于右边的值,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 如果左边的值不等于右边的值,那么这个数就不是方程的解。 例如: 检验x = 5是不是方程 2x - 1 = 9的解。 解:把x = 5代入方程左边:2×5 - 1 = 10 - 1 = 9。 方程右边 = 9。 因为左边 = 右边,所以x = 5是方程2x - 1 = 9的解。 知识点三: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方程的重要应用。其关键在于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初步): 审题: 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设未知数: 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未知量。 找等量关系: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关键。 列方程: 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例如: 问题:某校七年级共有学生216人,其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2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分析: 已知量:七年级总人数216人,男生比女生多12人。 未知量:女生人数。 设未知数:设女生有x人。 则男生人数为(x + 12)人。 等量关系:男生人数 + 女生人数 = 七年级总人数。 列方程:x + (x + 12) = 216。 注意: 列方程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并且方程两边所表示的意义要相同。 知识点总结 方程的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两个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是等式) 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