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5705

【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跳起舞》单元整体设计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91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上册,整体,跳起舞,第三,二年级
  • cover
《跳起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综述】 一、教学内容 《小红帽》:是一首源自巴西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通过音乐讲述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主题积极,教育孩子要孝敬长辈,并且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独立能力。这首歌曲是四二拍,C大调,是一首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采用了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变化,整体流畅又活泼。其音乐材料相对简单,旋律流畅,易于传唱和记忆,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少儿歌曲。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是一首源自波兰的经典儿歌,传入中国后,经中文填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欢乐场景,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主题积极向上,传递了友谊、快乐与和谐的美好情感。 2/4拍。节奏感非常鲜明,强弱规律明显(强-弱),非常适合律动和舞蹈。一段体/分节歌。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规整(常为a-a'-b-a'结构),旋律简单且多次重复,易于记忆。多采用级进和重复的手法,音程跳跃小(多见三度、四度跳进),旋律线条平稳流畅,朗朗上口。 通常为C大调或F大调。音域不宽,非常适合儿童演唱。 《糖果仙子舞曲》:选自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第二幕中,小女孩克拉拉来到神奇的“糖果仙国”。糖果仙子们为了欢迎她,献上了一系列精彩的舞蹈。《糖果仙子舞曲》正是糖果仙子本人独舞时的音乐。 乐曲旋律优美、色彩梦幻,最具特色的是柴可夫斯基运用了钢片琴(Celesta)作为主奏乐器,营造出一种晶莹剔透、仙气缥缈的音响效果,仿佛让人看到了闪闪发光的糖果和轻盈起舞的仙子。 《四小天鹅舞曲》:选自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这是剧中一群被魔法变为天鹅的少女们,在湖边嬉戏时跳的舞蹈。其中由四位芭蕾舞演员表演的“四小天鹅舞”最为脍炙人口。她们手拉手,头部轻快摆动,用整齐划一的跳跃舞步,表现了小天鹅的活泼可爱和相互之间的情谊。乐曲速度轻快,节奏富有弹性,旋律简单明快,充满了天真、顽皮、诙谐的情绪,与《糖果仙子舞曲》的梦幻形成鲜明对比。 情景表演《小红帽与大灰狼》:基于格林童话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小红帽》。讲述了天真善良的小红帽在去外婆家路上遇到狡猾的大灰狼,以及最终猎人战胜大灰狼,救出小红帽和外婆的惊险故事。这是一个综合性情景表演,通常包括角色对话、旁白叙述、歌曲演唱(如《小红帽》儿歌)、肢体动作和简单舞蹈。 音乐游戏《坐椅子》:节奏版《坐椅子》或《音符椅子》。将椅子与音符时值建立固定对应关系,玩家需根据教师敲击的节奏谱,通过“坐椅子”的行为,集体协作、即时反应,用身体组合来“搭建”出相应的节奏型。将抽象的音符时值、节奏组合、休止符概念转化为具身的、可视化的、可触摸的群体性活动,是节奏教学中的一种高效方法 二、内容联系 本单元所有作品以 “律动” 为核心,以 2/4拍 为统一脉络,形成有机整体。 1.主题统一: 所有内容均围绕“舞蹈”展开。《小红帽》是叙事性歌舞,《洋娃娃》是场景性圆舞,《糖果仙子》《四小天鹅》是经典芭蕾舞曲,《坐椅子》是节奏游戏舞。它们从不同角度共同诠释“跳起舞”的主题。 2.知识主线贯穿: 2/4拍 的强弱规律是连接所有作品的技术主线。演唱歌曲强化节奏感,欣赏名曲感受其表现力,音乐游戏则是在实践中趣味性地掌握这一核心知识。 3.功能递进与互补:《小红帽》与情景表演 构成“唱+演”的完整创作链,从音乐学习延伸到综合性艺术表现。两首欣赏曲目 提供高雅艺术视角,拓宽学生对舞曲风格的认知,与前面的儿童歌曲形成审美互补。《坐椅子》游戏 作为单元的实践检验环节,将前面积累的节奏感以竞技游戏的方式加以巩固和升华。 总而言之,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