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果仙子舞曲》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a.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合的动作进行表演。b.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角色扮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a.聆听音乐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和不同。b.能对三拍子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c.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打扰他人。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a.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教材分析 《糖果仙子舞曲》选自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乐曲为b小调,2/4拍。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作曲家运用了钢片琴这一乐器来演奏主要旋律。钢片琴的音色晶莹剔透、清脆迷人,宛如仙铃,生动地刻画出糖果仙子在糖果王国中轻盈起舞、施展魔法的神秘而梦幻的形象。乐曲旋律优美,配器精巧,是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感受音色魅力的绝佳启蒙作品。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童话故事和奇幻世界充满向往。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但对“音色”这一音乐要素的注意力不足,缺乏听辨不同乐器音色及其表现力的经验。学生活泼好动,但《糖果仙子舞曲》的情绪更偏向于神秘、优美,而非强烈的动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用更细腻、专注的方式(如安静的肢体律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乐曲神秘、优美、梦幻的音乐情绪,并重点关注钢片琴独特、清脆的音色,了解其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2.能用轻柔、连贯的身体动作(如手臂波浪线)或简单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铃)模仿和表现音乐轻盈、闪烁的特质。 3.能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用语言、图画或动作描绘出“糖果王国”的奇幻景象,进行简单的艺术创编。 4.知道乐曲出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由柴可夫斯基创作,初步建立对芭蕾舞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感知。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乐曲神秘梦幻的情绪,听辨并记住钢片琴的音色特点,理解音色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 学习难点:能静心聆听,捕捉音乐中细腻的变化;将对音色的听觉感受转化为具体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 1.自由回答 2.认真聆听。 3朗读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糖果吗?如果有一个用糖果、蛋糕和巧克力建成的王国,你们觉得会是什么样子的? 2.师:有一位小姑娘,她叫克拉拉,她在圣诞夜收到一个胡桃夹子士兵的礼物。夜里,她梦见胡桃夹子变成王子,带她来到了一个神奇的‘糖果王国’。王国里的糖果仙子要为她跳一支舞。 3.师:这支舞曲的名字就叫《糖果仙子舞曲》 认真聆听 积极发言 1.能感受乐曲神秘、优美、梦幻的音乐情绪,并重点关注钢片琴独特、清脆的音色,了解其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2.能用轻柔、连贯的身体动作(如手臂波浪线)或简单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铃)模仿和表现音乐轻盈、闪烁的特质。 4.知道乐曲出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由柴可夫斯基创作,初步建立对芭蕾舞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感知。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听全曲 聚焦音色 1.闭眼认真聆听 自由回答:叮叮当当、很神奇 …… 2.观看记忆 活动二:分段聆听 想象表现 (一)聆听A乐段 1.聆听并回答:师钢片琴的声音,就像仙子用魔法棒点出闪烁的星光。 2.随音乐模唱旋律。 3.随音乐律动,再次熟悉旋律。 4生自由发言。 (二)聆听B乐段 1.聆听并回答:连贯了 2.在翩翩起舞。 3.聆听并回答:还听到了力度很强的声音,好像小仙女将大量的糖果洒向天空。 4.随音乐表现。并倾听老师的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