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8764

【核心素养目标】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4.1《血液》课件(共24张PPT)+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0618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PPT,24张,课件,血液,核心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血液》教学设计 课题 血液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6.14.1 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功能,以及 ABO 血型类型和输血原则。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生理机能,也为后续学习血液循环系统奠定基础。同时,血型与输血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与生活息息相关。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理解血液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其各成分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对血液成分、功能以及血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问题。 科学探究 :积极参与实验观察、血型探究等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使用显微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 健康生活 :了解献血的意义和输血原则,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责任意识,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掌握 ABO 血型类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血液各组成部分如何协同完成运输、防御等生理功能;理解血型抗原抗体凝集反应原理以及为何不能随意输血。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中的问题:“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回答。 思考问题,踊跃回答,如 “可能与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关”。 :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血液。 讲授新课 1.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8 分钟) 播放血液分层现象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血液由哪些成分构成?这些成分各占血液总量的多少?展示实验装置和分层后的血液样本,结合视频讲解血液的组成:血浆(上层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占血总量约 5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占血总量约 45%,白细胞和血小板位于中间薄层,量较少)。 2.血液的成分及功能(12 分钟) 血浆(3 分钟) 在 PPT 上展示血浆的成分图表(水约 90%、血浆蛋白约 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 3%),讲解血浆的组成和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9 分钟)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展示显微镜下血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分别讲解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间凹陷的圆饼状。提问:“为什么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呈现红色的原因是什么?” 引出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从而得出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多种白细胞图片,讲解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讲解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血常规化验单分析(5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正常人血常规指标表格和一份贫血男子的血液化验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找出化验单中异常的指标,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血常规化验单初步判断健康状况。 血型与输血(5 分钟) 播放血型鉴定视频,展示 ABO 血型的抗原抗体凝集反应表格,讲解 ABO 血型的类型(A 型、B 型、AB 型、O 型)以及输血原则———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可能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危及生命。提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