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2488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40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1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885923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辩证)唯物论 (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认识论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唯物)辩证法 (第3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社会历史观 第5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 唯物 主义 历史 唯物 主义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联系、发展、矛盾 认识、实践、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 价值观、价值判断与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 思考:小牧童怎么就知道牛在斗角的时候,尾巴总是朝下的呢?人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 哈哈!牛在斗角的时候,尾巴总是朝下,绝不会竖起” 我对牛的认识还不如一个小牧童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 1 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猜一猜它是谁? 1.班里面很多人都有 2.有她没她感受到的是两个世界 3.我们的身体需要她 4.主要是五官需要 5.使我们心灵的窗户更明亮 相识 邂逅眼镜之缘 实验并肩克难 相知 总议题:小眼镜大世界 邂逅眼镜之缘 壹 七嘴八舌 款式、颜色、材质、风格、功能、种类…… 说一说你对眼镜的理解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认识 (一)认识 认识是 主体 对 客体 的 能动反映。 主体 人类特有 ≠动物 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 对象: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注意:意识和认识 (1)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2)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正误之分。 1.认识的含义 一、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与实践 2.认识的形式(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 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认识 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上图中哪个认识是感性认识?哪个是理性认识? 物理学规律 哲学观点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 苹果砸到我的脑袋,痛! 万有引力定律.....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感性认识 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例:红色、咬起来嘎嘣脆、酸酸甜甜、冰凉的 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例:对苹果整体认知(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 表象: 通过感知而形成的感性形象 例: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理性认识 概念 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苹果是水果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 判断 苹果是植物,不是动物,形状近乎圆形,不是三角形、方形,颜色常见为红黄绿,不是黑蓝紫,有的是甜的,有的是酸的… 推理 苹果中含有铜、碘、锰、锌、钾等元素以及大量维生素C,可以推理出苹果可以保护人体的心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并且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等。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思考:上述语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 实验并肩克难 贰 项目内容: 通过实践检验肥皂水、醋、盐水、洗涤液水这四个哪个能有效防止镜子起雾的现象。 活动过程: 在小镜子分别涂抹各种液体,并用纸巾吸干净,然后用热水蒸一下,观察结果。 镜子、原料、纸杯、纸巾、热水 猜想: 可以有效防止镜子起雾现象。 活动道具: 如何解决眼镜起雾的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