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7《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一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_____国家,共同生活着_____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形成了_____、_____、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_____、_____、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从满族女性的服装演变而来,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服装之一的是_____;“胡同”这个名称来源于_____族的语言。 牧民最亲密的朋友,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_____;戈壁滩上享有“沙漠之舟”美誉的是_____。 2006年7月1日,_____全线通车,这是藏族与汉族等多民族建设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_____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藏族人迎接客人时通常要献上_____,“扎西德勒”在藏语中是_____的意思;蒙古语中“乌力吉”代表“吉祥” “美好”。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中华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之间应该( ) A. 减少交流,各自发展 B. 同心同德,守望相助 C. 尊重差异,各自为营 发现别人的生活习俗与自己有很大差异时,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A. 要求他和自己保持一致 B. 让自己完全模仿对方 C. 增加了解,尊重彼此 下列关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不正确的是( ) 《红楼梦》反映了满族的社会生活 B. “胡同”名称来源于回族 C. 旗袍来源于满族 茶马古道作为西南地区的商贸通道,其重要意义不包括( ) A. 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 B. 维护边疆政治稳定 C. 开辟崎岖的通道 湖南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市,两地共同发展,这体现了(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藏族在湖南分布较多 C.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献“哈达”是哪个民族最普遍的礼节( ) A. 藏族 B. 汉族 C. 回族 火把节是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寓意不包括( ) A. 驱虫辟邪 B. 祈求丰年 C. 取暖避寒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 大杂居、小聚居 B.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尊重宗教信仰与习俗 黄道婆在海南岛学会了哪个民族的棉纺织技术并改良传播( ) A. 彝族 B. 黎族 C. 壮族 10 .党和国家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乡村振兴,主要是为了( ) 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B. 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 C. 推动人口向民族地区流动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 参加少数民族节日时,不用尊重当地习俗,自己开心就好。( ) 我国地域辽阔,各民族风俗习惯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 汉朝时,中原的丝绸已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地区。( ) 茶马司是古代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 ) 棉花、芝麻等作物是由古代边疆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 ) 我国经济成就的取得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 各民族文化有差异,无法相互借鉴融合。( ) 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 ) 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只是汉族人民奋斗的结果。( )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5分) 将下列节日与对应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那达慕大会 水族 花炮节 蒙古族 端 节 朝鲜族 洗头节 侗族 秋夕节 藏族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请至少写出六个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 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哪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至少两例) 简述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的格局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核心内容。 六、情景分析题(10分) 某校五年级组织春游,班级中有两位回族同学。作为组织者或参与者,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请结合民族习俗和团结原则说明理由。 七、材料分析题(10分) 材料一:歌曲《爱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