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8242

一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对人有礼貌》第1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05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对人有礼貌,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对人有礼貌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对人有礼貌》是统编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课时内容分析: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可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授,其内容结构如下:(2)本课第一个板块“礼貌暖人心”旨在让学生学习观察有礼貌的言行,结合生活经历,体会礼貌言行给彼此带来的温暖感受,理解其对人际交往产生的重要意义。第二板块“时时有礼貌”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坚持做到有礼貌,主动向有礼貌的榜样学习,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关系建构:本课围绕“对人有礼貌”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理解礼貌行为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礼貌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如问候、感谢),还体现在行为上(如礼让、倾听)。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礼貌行为—他人感受—社会和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其初步意识到礼貌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资源挖掘:1.教材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儿歌(如《礼貌歌》)、情境对话等,激发学生兴趣。2.生活资源: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如打招呼、借物品、道歉等),增强课堂的真实性和代入感。3.多媒体资源:使用动画短片(如《小熊学礼貌》)、情景剧视频等,直观展示礼貌行为的表现和影响。4.实践资源: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貌的重要性。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五大核心素养中的三个方面。【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行为,理解尊重他人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初步形成文明交往的意识。【健全人格】:通过礼貌行为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友善、包容的态度,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责任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礼貌行为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也是维护集体和谐的责任,初步树立“礼貌待人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观念。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一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礼貌意识,如会说“谢谢”“对不起”,但在具体情境中缺乏主动性和持续性,对礼貌行为的深层意义理解不足。个性差异:部分学生性格外向,能主动表达礼貌,但可能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内向胆小,需要鼓励和引导才能表达;个别学生缺乏礼貌习惯,需通过具体事例和正面示范进行教育。补救措施:对内向学生多给予鼓励和个别指导,通过小组合作降低表达压力;对礼貌意识薄弱的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强化训练;设计分层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课堂。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我要说‘谢谢’?” “如果别人不对我说‘对不起’,我还要说吗?” “忘记说礼貌用语会怎么样?” 学习目标 1.能在教师引导下知道礼貌待人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增强对和谐社会的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2.通过情景剧、讨论等方式,知道礼貌行为能让别人感到愉快,愿意用礼貌的方式与同伴、家人交往,培养友善待人、积极沟通的态度。【健全人格】【道德修养】3.能尝试用图画或简单词语记录自己一天中使用礼貌用语的场景,并愿意与同伴分享,增强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意识。【责任意识】【健全人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礼貌用语,会用合适的礼貌用语与人交流。感受礼貌言行给彼此带来的温暖,在生活中坚持践行。难点:体验、理解并认同礼貌待人给彼此带来的温暖感受,并通过创设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生活适应。坚持做到有礼貌,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课时任务1. 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礼貌现象,初步建立“礼貌”不仅限于语言,更体现在行为中的概念。 2. 帮助学生理解礼貌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积极影响(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