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16 课题 《拉拉手,交朋友》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第六课“拉拉手,交朋友”的内容。主要包括让新入学小学生了解身边的同学并能快速的去交到自己的好朋友。二、内容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由第5课《老师,您好!》、第6课《拉拉手,交朋友》第7课《上课了,好好学》、第8课《课余生活真丰富》四课组成。本单元以 “过好校园生活” 为主题,聚焦学生在校园中的人际关系、学习状态和课余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课余生活,提升校园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本单元的教育意图在于通过对校园环境与新生活的形式与要求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校园及学校生活的亲近感,为学生愉快、积极地适应制度化学校生活打下基础。本单元前两课内容是学校情感交往生活,后两课内容则是对学校这一物理空间与制度环境中存在的两种主要生活形式开展引导。2.课时内容分析本课时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我的好伙伴”旨在唤起学生已有的同伴交往经验,增强学生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信心,激发学生交新朋友的内在需求。第二板块“好友大搜索”旨在创设交往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扩大交往面,掌握交友技巧,结识更多新朋友,更快地融入班级生活。副版绘本故事《交朋友》与正文第一、第二板块内容相呼应,补充了交友的基本技巧与规则。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三、资源挖掘:视频《亲宝乐园好朋友》 课标分析 1.政治认同: 初步形成对班级集体的归属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道德修养: 学习更多的交友方法,感受交友的快乐,从而获得与同伴交往以及适应新校园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3.法治观念:发现和自己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遵纪守法。4.健全人格:克服与同伴交往的胆怯心理,初步学习结交新朋友的基本技能。5.责任意识:回忆与同伴的交往经历,获得交友经验,珍惜友谊。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和期待,但同时也可能表现出陌生感和羞怯感。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伙伴,他们喜欢交朋友,爱分享快乐。个性差异: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一年级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熟悉而感到孤独或不安。从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的关爱和包办,可能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中规中矩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他们交往可能比较单一,对小伙伴的了解不够深入。补救措施:这节课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身边的新同学、小伙伴,尽快融入班集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友谊的实质,培养合作与共享的精神。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扩大交往面,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向朋友介绍自己,进一步适应小学新生活。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你有哪些好伙伴?2.你是怎么交到这么多朋友的呢?我们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呢?3.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交到朋友呢?4.和小伙伴们相处应该要注意一些什么呢?5.在新的班级,你最喜欢的同学是谁呢?为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我的朋友圈”绘画、做游戏,克服与同伴交往的胆怯心理,初步学习结交新朋友的基本技能。(对应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健全人格)2.通过“好友介绍会”,回忆与同伴的交往经历,获得交友经验,珍惜友谊。(对应核心素养:责任意识、道德修养)3.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感受交友的快乐,从而获得与同伴交往以及适应新校园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应核心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