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8277

21.2.1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717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1.2.1,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 cover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1.2.1配方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 (1)能从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中,识别出可通过“补全完全平方式”转化为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的数学特征,发现“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与“配方所需常数项”之间的关联。 (2)能观察到方程(x + n)2 = p中,p的正、0和负与方程实数根的对应关系,从不同方程实例中提炼出根的三种情况的共性特征。 2.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 (1)探究“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方规律”时,能通过具体填空实例,经历“特殊→归纳→一般”的推理过程,推导得出“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结论,理解“降次”的转化思想。 (2)分析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方程时,能运用等式基本性质,思考“先化二次项系数为1”的合理性,判断“移项”与“二次项系数化系数为1”的顺序能否交换,形成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 3.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能规范运用数学符号、步骤语言,完整表述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如“①写(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②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③化1(二次项系数化为1)、④加常数(两边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⑤配方(化为完全平方形式)、⑥求解(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运用数学术语清晰说明方程(x + n)2 = p的根的情况,如“当p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p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p< 0时,方程无实数根”。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理解“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配方关键。 2. 难点: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的配方求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4分钟) 1. 回顾直接开平方法:出示方程(x -2)2 = 2,(x + 1)2 = 0和(x + 3)2 = -2,请学生直接回答三个方程的根,老师强调“当p > 0时,开平方得正负两个解”的易错点。 2. 激活完全平方公式:引导学生完成填空a2 + 2ab + b2 = (  )2、a2 - 2ab + b2 = (  )2。 3.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展示方程x2 + 6x + 9 = 5,提问“这个方程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为什么?”,引出本节课主题———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完全平方公式”双旧知复习,为“配方法”搭建认知桥梁:前者是配方法的最终解题手段(关联“数学运算”),后者是配方的核心工具(支撑“逻辑推理”)。最后用“不能直接开方的方程”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方法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探究配方规律(二次项系数为1)(5分钟) 1.学生先独立完成“试一试”,小组讨论后共同完成:x2 + 6x + 9 = 5。 【设计意图】:强化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方程左边x2 + 6x + 9是典型的完全平方形式(对应公式(a+b)2 = a2 + 2ab + b2,此处a=x、b=3),能直接因式分解为(x+3)2,帮助学习者熟练识别和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并铺垫“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后方程变为(x+3)2=5,可直接通过开平方得到x+3=,进而求出解。这一过程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将一元二次方程左边先写成完全平方形式,再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思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配方法(如左边非完全平方时需凑项)打下基础。 2.学生先独立完成“填一填”,小组讨论后总结规律: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推广到一般形式:通过填空x2 + px + (  )2 = (x +  )2,让学生明确配方的核心公式。 【设计意图】:从具体数字填空到字母一般形式,遵循“由特殊→一般”的认知规律,契合“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要求,在这一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