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89400

第 2 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西师大版)

日期:2025-10-1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29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格式,师大,信息科技,上册,五年级,学年
  • cover
第 2 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算法 课名 第 2 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时长建议 2 课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经历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算法与程序的兴趣,发展与培养计算思维。 3.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 1.通过学习者在项目探究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总结归纳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引导学习者在进行复杂项目探究时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并与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行对比,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者通过应用计算机解决数据量较大的问题这一过程,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高效便捷,提高学习算法与程序的兴趣,发展与培养计算思维。 4.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习引入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呈现的情景,引导学习者联想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步骤, 由此带领学习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在新知学习方面,首先,对于“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的知识内容,建议教师结合学习者生活实际,选取问题解决步骤简单、明确的案例,以此引导学习者能自行分析说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 其次,对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的知识内容,在学习者理解了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帮助学习者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要注意点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特点,例如教材中给出的“解密项目探究 ”,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依靠人工计算就显得十分困难了。 在“项目探究 ”方面,(1)在“破译物资密码箱 ”的项目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知识内容“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的步骤破译物资密码箱。并引导学习者进一步思考,如果密码的范围不再是 1~36,进一步扩大到 1~1000000 甚至更多时,又该如何解决? 由此体现出“计算机解决问题 ”的必要性,让学习者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 (2)在“制作 SOS 电子求救信号灯 ”的项目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习者落实“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中的每一步看似简单的信号灯闪烁,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具体实现时的工作原 理、方案设计、步骤顺序都要尽可能详细,通过这种步步有落实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补充知识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补充知识内容一、二,计算机与人脑处理方式、思考问题的异同 补充内容 《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 100 个问题》 本书是阿西莫夫的优秀作品之一。 作者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现代科学中的一百个尖端课题。 其中,有些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如科学的研究方法、二进制数、相对论、亚原子粒子、核聚变、熵、晶体、病毒等。有些则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如黑洞、统一场论、夸克、快子、金属氢等。 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它们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有没有希望得到解决等问题均作了回答 第九十四个问题:人脑同计算机有什么差别?计算机能思考吗? 人脑同计算机的差别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复杂性。大哺乳动物的脑,就我们所知道的大小而言,是最复杂的东西。人脑重一千多克,但在这一千多克中,有上百亿个神经细胞和上千亿个较小的细胞。这么多亿的细胞在一种我们现在还无法着手阐明的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中互相联系着。 甚至人类迄今已经制造出来的最复杂的计算机,在复杂程度上也不能同人脑相比。计算机的开关和元件的数目只是以千计,而不是以十亿计。此外,计算机的开关只是一种启闭装置,而脑细胞本身则具有极其复杂的内部结构。 计算机能思考吗?这就看你所说的“思考 ”是指什么。如果“思考 ”是指解答一个数学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