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0391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18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1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2385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哲学,必修,统编,思想政治,社会
  • cover
(课件网)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认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科学精神:辩证分析英雄史观和人民史观,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英雄之能事在造时势而已。”———梁启超 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思考:究竟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观 英雄史观 人民史观 决定力量 英雄、伟大人物 人民群众 主要观点 英雄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哲学归属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两种历史观 英雄史观 人民史观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 是不是全体中国公民都是人民群众的范畴呢? 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注意:英雄创造历史,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主体) (1)性质: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相对概念:敌人 (2)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不同。 (3)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劳动群众。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4)我国人民(群众)的内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思考 :从赵本山说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劳动,你吃啥?没有劳动者的劳动你喝啥?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存在和发展 基础 人民群众 从事 决定力量 推动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资料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材料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只会饿死在东篱旁边,怎么可能还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 材料3:《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材料1: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不断积累,终成此书。 一、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