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5634

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49张)

日期:2025-10-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565396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2.,构造,地貌,形成,课件,49张
  • cover
(课件网) 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踏遍青山人未老:重返1955,我们是韶关找矿人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通过简易实验模拟褶皱的形成,理解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基本类型和形态特征。 2、结合课本案例,阐明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等地质构造与相应地貌(山岭、谷地、断块山、裂谷/盆地)之间的关系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认识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运用地质构造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貌现象,并解释其在油气勘探、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4、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如交通线路布局)的制约,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利用和改造,树立人地协调观及爱国情怀。 课标解读 韶关地处南岭山脉的构造带,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经历了多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以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广泛发育为显著特征。其山脉的形成与褶皱运动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复杂的地质构造(尤其是褶皱和断层),为矿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和场所,从而形成了韶关丰富的有色金属矿床。 今天,我们将化身成为第一批中南地质勘探局29大队的青年队员,我们将奔赴素有“南方矿都”之称的广东韶关,为祖国寻找宝贵的矿藏! 任务一:【野外勘察】——— 识别地质构造 勘察大队抵达韶关芙蓉山、凡口等地进行野外勘察,队员们拍下了一些照片。 问题1:观察以下的岩层发生了哪些形变?地理学上将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 含义: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岩层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分类: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两种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褶皱与地貌 断层与地貌 变形 变位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褶皱与地貌 断层与地貌 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类型: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向斜 背斜 背斜核部向上拱起 向斜核部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变形是否改变?) 核部和两翼的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 向斜 形成地貌 背斜 构造地貌 向斜 最容易产生裂隙的地方 请同学们来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过程。并思考以下问题 任务二:【破解谜题】——— 构造(褶皱)与地貌的关系 山岭 中间新、两翼老 中间老、两翼新 谷地 观看视频,注意观察学具被挤压的情况下,什么地方先出现裂缝。 任务二:【破解谜题】——— 构造(褶皱)与地貌的关系 思考: 图4.11 被侵蚀缺失的褶皱 ① ② ③ ④ ⑤ 背斜 向斜 ⑥ 中间老、两翼新 ③ ④ ⑤ ⑥ 中间新、两翼老 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地质构造 地貌 甲 乙 ①根据岩层弯曲形态 ②根据岩层新老关系 问题2:队员在韶关芙蓉山某处看到以下情况,并绘制了地质剖面图。 向斜 背斜 山 谷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①根据岩层弯曲形态: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 ②根据岩层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任务二:【破解谜题】——— 构造(褶皱)与地貌的关系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逆地形)是内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背斜顶部 向斜槽部 受张力 岩性疏松 建立思维过程: 易侵蚀 谷地 受挤压 岩性坚实 不易侵蚀 山岭 注意原因描述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易错点) ①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②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题组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通过研究地层和地质构造能推测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