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1480

5.1 二次函数 学历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12)九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7次 大小:223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二次,函数,学历,格式,2025-2026,学年
  • cover
学历案:5.1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 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4.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评价任务 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判断是否为二次函数,以此评价学生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2. 提供一组函数表达式,要求学生准确找出其中的二次函数,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一般表达式的掌握。 3. 给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检验学生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确定方法的掌握。 4.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二次函数问题,并列出函数表达式,评价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任务1:二次函数概念的引入 1. 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问题一:正方体的棱长为 ,表面积为 ,则 与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问题二: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 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 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 将随计划所定的 的值而确定, 与 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2. 引导学生分别列出上述问题中 与 的函数表达式: - 对于问题一,根据正方体表面积公式可得 。 - 对于问题二,第一年产量为 ,第二年产量为 ,即 。 3.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表达式,与之前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这两个函数表达式的共同特征。 5.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任务2: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1. 给出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形如 ( , 、 、 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强调 这个条件的重要性。 2. 结合前面列出的函数表达式 和 ,指出其中的 、 、 的值。 3. 给出一些函数表达式,如 , , , 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二次函数,并说明理由。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任务3: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及自变量取值范围 1. 展示新的实际问题:用长为 的篱笆,一面靠墙(墙足够长)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园子,园子的面积 ( )与平行于墙的一边长 (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 ,则面积 。 3. 让学生确定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因为篱笆长度和实际情况, 。 4. 给出更多类似的实际问题,如用一段长为 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求矩形面积与一边长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取值范围等,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5.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时要考虑实际意义。 任务4:二次函数的应用与拓展 1. 提出问题:某商场销售某种商品,每件进价为 元,经市场调研,当售价为每件 元时,每天可销售 件;当售价每上涨 元时,每天的销售量就减少 件。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 元,每天的销售利润为 元,求 与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确定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配图:商场商品销售场景图)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利润的计算方法:利润 。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为 。 3. 让学生思考:当售价为多少时,利润最大?这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做铺垫。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际问题,并尝试列出二次函数表达式。 5.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进一步强调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