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本课题设置三个与宪法相关的话题:“权力行使有边界”“权力运行受监督”“权力违法必追责”。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重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机构,了解国家机构的类型、职权和产生方式,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到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增强国家认同,形成法治信仰,树立制度自信。每课内容分析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权力行使有边界”,让学生了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权力运行受监督”,引导学生理解为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必须要加强监督,每个公民都有监督的责任。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权力违法必追责”,让学生知道权力行使违法时要依法纠正,造成损失的,国家要依法赔偿。课时内容分析:本课通过“活动园”和“知识窗”内容,强调了国家机构的职能、行使权力以及如何行使权力,都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本课教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行政机关如何行使权力,知道行使公权有约束,逐步形成法治意识。在学生懂得了“权力行使有制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权力的行使要体现人民的利益,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方式参与监督。因此,监督行政机关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这对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和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横向:横向:本单元核心围绕“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展开,《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作为关键一课,与单元内其他内容形成“权利保障-权力规范-实践落地”的闭环逻辑1.与本单元内的横向联系: 本单元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第六课《人大代表为人民》与第七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围绕“国家权力运行”形成“机构构成-权力来源-权力规范”的逻辑闭环,三者共同构建学生对国家治理的系统认知,具体横向联系如下: (1) 与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监督的“对象”与“载体”源于国家机构 第五课明确了人大、政府、监察委员会等国家机构的职能分工(如政府负责行政、监察委负责监督),而第七课中“权力监督”的核心对象,正是这些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例如,监督政府不滥用行政权(如违规审批)、监督法院公正司法,本质是对第五课所学“国家机构权力”的规范约束。同时,第五课介绍的“监察委员会”,本身就是第七课“权力监督”的重要载体———它作为专门监督机关,直接承担着监督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职责,二者结合让学生理解“监督不是凭空存在,而是有专门机构负责”,避免对“监督”的认知停留在抽象层面。 (2)与第六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监督是“权力来源”的反向保障 第六课核心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明确国家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第七课的“权力监督”,本质是人民对“自己赋予的权力”的反向约束———既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通过监督(如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参与政务公开评议)确保权力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此外,第六课提到“人大代表要接受人民监督”,与第七课形成呼应: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其履职行为本身也需要被监督(如是否反映选民诉求),这既是第七课“权力监督”的具体体现,也进一步强化了“权力与监督相伴相生”的认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