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5040

【教学评一体化】5.《走近科学家》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03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一体化,走近科学家,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19 课题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的第五课《走近科学家》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课时是单元“感知科学魅力—走近科学人物—践行科学精神”逻辑链的关键环节,为后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降低三年级学生对“科学家”的距离感,实现从“知道科学家”到“敬佩科学家、想学科学家”的情感转变。二、内容分析(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爱科学学科写”依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提出的“热爱伟大祖国”,《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国情教育”主题中提出的“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相关内容编写。重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培育科学情感;了解科学家群体,感悟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从小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建立科学自信。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二)每课内容分析本单元共有三课,以《科技力量大》《走近科学家》《从小爱科学》构成逻辑主线。第四课《科技力量大》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革新、思想观念更新及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作用,激发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动机。第五课《走近科学家》深入解析科学家群体特定的专业精神与人格特质,正确认识科学家的工作,尊重科学家群体,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科学家精神。第六课《从小爱科学》以前两课为基础,借助科学家成长故事搭建认知桥梁,引导学生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从小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三)课时内容分析:《走近科学家》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编写意图不仅是让学生充分树立对科学家形象的正确认识,初步感知科学家的优良精神品格,更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科学家精神,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将科学家研究成果与生活紧密关联,一方面展示科技发明改善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科学家,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关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打破对发明创造的神秘化认知。该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认识到科技创新源自生活,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这三个话题相互衔接、逐步深化,全方位呈现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形象与精神内核。(四)关系建构:纵向:承接第一课时科学家“坚持的原因”“珍贵的品质”,聚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拉进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源于生活,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认知体系;-横向:在本单元以及与语文、科学等跨学科关联,深化对于科学精神的统一认知,形成“认知—情感—实践”的闭环,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协同培养。三、资源挖掘:1.教材资源。充分利用教材33-34页中提供的活动案例、图片、文字资料等,如无人机喷洒农药、中国高铁的持续发展等图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与理解。同时“活动园”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与讲述科学家故事,学生在系统梳理、深度解析和互动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科学家精神品格的理解与体悟。 2多媒体资源。借助视频以及图片资料,比如中国高铁的变迁视频,直观呈现不同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共鸣。3.社区资源。如有条件,可邀请发明家、科学家走进课堂与学校,为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分享发明经验,拉近生活与科学的距离。 课标分析 政治认同:理解科技工作者(含普通人)对国家、社会发展的贡献,认同科技创新对提升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