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19 课题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科学家的品格》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与《科学家的品格》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的第五课《走近科学家》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文本是三年级上册“爱科学学科学”单元的核心部分,处于单元知识与情感目标的承启位置。首先在学生心中树立科学家作为“探索者”的形象,激发其好奇与兴趣,为后续学习提供具体范例和情感基础。其次在学生对科学事业产生向往后,引导他们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归纳出共通的优秀品质,将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知。将“惊叹”导向“敬仰”与“效仿”,明确立德树人的主旨。二、内容分析(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爱科学学科写”依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提出的“热爱伟大祖国”,《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国情教育”主题中提出的“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相关内容编写。重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培育科学情感;了解科学家群体,感悟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从小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建立科学自信。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二)每课内容分析本单元共有三课,以《科技力量大》《走近科学家》《从小爱科学》构成逻辑主线。第四课《科技力量大》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革新、思想观念更新及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作用,激发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动机。第五课《走近科学家》深入解析科学家群体特定的专业精神与人格特质,正确认识科学家的工作,尊重科学家群体,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科学家精神。第六课《从小爱科学》以前两课为基础,借助科学家成长故事搭建认知桥梁,引导学生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从小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三)课时内容分析:《走近科学家》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编写意图不仅是让学生充分树立对科学家形象的正确认识,初步感知科学家的优良精神品格,更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科学家精神,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探索未知世界的人》通过描述科研工作者在这个领域的工作实况,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初步建立对科研工作的认知,借助“科学家的心声”这个活动,让学生通过科研主体的视角理解其职业价值,体悟科学探索的乐趣与职业成就感。《科学家的品格》选取邓稼先、钱三强、屠呦呦三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具体阐释“责任担当”“坚持真理”“不怕失败”等核心科学精神,使学生深刻领会科学家群体特有的奉献精神、求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四)关系建构:从横向看,两部分与“成长中的我”“集体与社会”等板块相呼应,将“科学精神”融入个人品格与社会认知培养,共同强化责任、坚持、求实的品质教育。联动学生的观察、表达等综合能力,如学生结合科学家故事分享感悟时,既巩固文本理解,又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最终实现“认知科学家→理解科学精神→内化品质”的能力与素养双重提升。纵向承接低年级对于科学的启蒙内容,从认识科学现象升级为理解科学精神,为高年级科技与生活的深度学习埋下伏笔,形成教材知识链的连贯衔接。遵循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初步抽象思维”的能力进阶,《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以具体事迹锻炼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科学家的品格》通过提炼特质培养归纳总结能力。三、资源挖掘:1.教材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案例、图片、文字资料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