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5255

中国地理1.3中国的气候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共65张PPT)

日期:2025-10-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52125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理,中国,气候,高中,区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1、识记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在等温线图上描述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2、识记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在等降水量线图上描述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4、掌握我国的气候特征 5、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6、知道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一、我国的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及原因 思考:读图总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1)冬季气温分布特征 a.图中等温线的数值递变规律如何? b.图中气温的极值分布在哪里? c.与7月相比,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如何? 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最冷:漠河;最热:海南 跨越的等温线数量多,等温线相对密集 ①分布特征: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②原因 我国1月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是什么? a.纬度位置: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白昼时间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东部大致与纬线平行 b.冬季风: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扩大了南北温差 c.地形:东西走向的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 ③1月0℃等温线 a.分布特点 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b.影响因素 东段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西段受地形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南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的东部气温低。 (2)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与1月相比,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如何? 跨越的等温线数量较少,等温线相对稀疏 ①分布特征: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②原因 a.纬度位置: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白昼时间长; b.天气:北方雨季短,晴天多,增加了太阳辐射;南方雨季长,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 ③夏季气温极值点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处是吐鲁番盆地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是青藏高原 思考1: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青藏高原的原因。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所以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思考2: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 ①纬度较高,夏季昼长长,日照时间长。 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盆地四周高,受海洋影响小,多晴天,太阳辐射强。 ③内陆荒漠,升温快。 ④吐鲁番盆地低洼而闭塞, 不易散热。气流越过山地时,下沉增温作用强。 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等 海陆位置:海陆热力差异、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小等 地形:海拔与地势、迎(背)风坡、阴(阳)坡、山脉走向、地形封闭等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人类活动:比如修建水库、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排放CO2 宏观因素 微观因素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活动积温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2)温度带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别高,形成了一个天高地寒的高原气候区。 ①热带 积温>8000℃ 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地区:台、粤、滇的南部、琼 主要农作物:水稻、热带经济作物等 ②亚热带 积温:4500℃—8000℃ 耕作制度:一年两至三熟 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 主要农作物:水稻、亚热带经济作物(油菜等) ③暖温带 积温:3400℃—4500℃ 耕作制度:两年三熟至一年二熟 地区: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 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④中温带 积温:1600℃—3400℃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地区: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准噶尔盆地 主要农作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