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制作简易滴灌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简易滴灌器的制作方法,了解滴灌器的功能。 科学思维:能根据滴灌器功能的需要,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引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制作简易滴灌器,并在检测调试中掌握让滴 灌器缓慢滴水的方法,改进后展示。 态度责任:了解滴灌器在生活中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 他人观点,改进和完善制作活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知道简易滴灌器的制作方法,了解滴灌器的功能。 2.能根据滴灌器功能的需要,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易滴灌器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1.能在教师引导下,对制作的简易滴灌器进行检测调试,掌握让滴灌器缓慢滴水的方法, 需改进后展示。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理解滴灌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明确问题 1.教师展示教室植物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绿萝的生长状况,提出问题:国庆假期快 到了,大家都很开心,可它却有点‘愁眉苦脸’。为什么呢? 2.结合动画展示绿萝缺水过程,学生提出问题与想法:假期无人浇水会导致植物枯萎,需要解决自动浇水的问题。 3.教师引出“滴灌器”的功能:滴灌器是一种能让水缓慢流出来、自动给植物滴水“喝”的装置。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制作简易滴灌器,让植物朋友在假期也 能“喝”到水。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将抽象的探究任务与具体生活需求结合,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实用性。】 二、制订方案 (一)材料选择与展示 1.教师提出问题:动手制作前,想一想会用到哪些材料? 2.学生结 合生活经验,提出想法:塑料瓶、螺丝钉、螺丝刀、针、棉线。 (二)设计方案 1.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有了这些材料,打算怎么设计滴灌器?” 2.学生分享具体设计思路:用螺丝钉在瓶盖钻孔,装水后倒放固定;用针扎孔并穿棉线,倒放捆绑在木棍上。 3.围绕“制作滴灌器的核心是什么?”学生讨论储水容量:结合日常浇水频率(每3天用半瓶矿泉水)和假期时长(7天),确定用550ML矿泉水瓶。 4.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能让滴灌器长时间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5.学生展示绘制的草图,提出控水方法:用螺丝钉旋转调节流速;在瓶底扎孔;利用棉线吸水。 6.教师总结:根据滴灌需求, 我们用图示的方式把要制作的滴灌装置绘制出来,就是在进行设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材料”到“功能”逐步深化设计逻辑,培养从需求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化方案的碰撞,渗透创新思维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为后续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三、实施方案 (一)制作滴灌器 1.学生分享制作步骤,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事项:制作时注意安全(避免扎手)、小组内明确分工 (制作、观察、记录)。 2.学生动手制 作:两组分别采用“螺丝钉+塑料瓶”“棉线+塑料瓶”方案实际操作。 (二)展示滴灌器 1.小组展示成果:两组出现“水流速度过快或者不出水”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调节水流速度的方法。 (三)测试改进 1.学生提出改进方案:拧紧螺丝钉可减慢水流;换用粗棉线可让水滴得更快一点。 2.通过实操验证自己的想法:调整螺丝钉松紧(观察到“拧紧时水滴变慢,几乎不滴;拧松时水滴变快”);更换粗棉线(观察到水流速度更稳定)。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发现:实现同一种功能,可以有多种设计方 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完整实践流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发现问题并迭代优化,渗透“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探究精神。】 展示评价 (一)成果展示 视频展示:展示两组学生作品固定在花盆上正常滴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