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对应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 “班级事务共商定”“ 决定班级事务有原则” “共同的决定要落实”核心内容,从班级事务管理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班级事务与自身的关系,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明确商定班级事务的基本原则,以及学会解决班级事务与个人安排之间的矛盾。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设计是以班级建设作为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程序意识的载体,主要从“集体的事情集体决定”的角度展开,帮助学生认识到,班级的事务是大家的事情,大家的事情要积极参与,有问题要协商解决,解决问题要有程序意识。每课内容分析:本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一课时):聚焦“班级事务协商的基础认知”这一关键场景,分2个板块递进:第一板块“班级事务需协商”:明确班级事务协商是班级成员的权利与责任,需具备主动参与的意识;第二板块“协商的基本要素初识”:初步认识协商过程中应有的态度、简单的规则等基础要素,为后续深入学习协商流程与方法奠定认知基础。与单元其他课关系:本课对班级事务协商的基础认知,是后续“协商的具体流程”“协商中的沟通技巧”等内容的重要前提,也为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更好地参与集体事务、与同学协作提供初步的认知导向。课时内容分析:核心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模拟、观点交流,达成“知晓班级事务需协商决定、感受协商过程(平等/尊重)、理解协商对班级建设(凝聚共识/促进发展)与个人成长(责任意识/参与能力)的意义”两大核心目标。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横向:关联“班级日常事务(卫生安排、活动策划)— 学校集体事务(年级活动、校园建设建议)”班级事务场景,打通班级与学校的联系;纵向:承接中低年级“参与班级活动”的实践基础,升级为“协商决定事务”的理性参与,为后续“协商的具体流程与方法”“解决协商中的矛盾”铺垫认知基础。资源挖掘:教材资源:提炼教材“班级事务案例”(如书本相关班级活动决策事例)、“班级场景图”(班委选举、班会讨论),作为课堂研讨的核心素材,贴合学生认知。学情资源:课前“班级事务参与情况调查表”“协商困惑收集表”,课堂“模拟班会”“观点辩论”生成的学生经历(如对班级活动安排、规则制定的想法),转化为教学实例,增强代入感。生活资源:班级以往活动的照片、校园里各班级协商事务的视频(如班级文化墙设计讨论)、社区里居民协商事务的新闻报道,补充教材内容,拓宽对协商决定事务的认知边界。跨学科资源:结合语文“观点表达与论述”(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协商观点)、数学“统计与分析”(用简单统计呈现班级意见分布),丰富体验形式,强化学习效果。 课标分析 本课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具有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为集体发展贡献力量,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协作、共同决策。【实践创新】:能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协商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具备初步的问题解决和决策参与能力。能够在协商过程中,与同学友好交流、相互尊重,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整合不同想法,为班级事务出谋划策。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社会参与】:积极参与班级集体生活,学会通过协商的方式共同决定班级事务,增强集体归属感和参与感,提高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一、已有经验 生活层面:五年级学生多数有参与班级卫生值日、小组合作学习、运动会等集体活动经历,对“班级事务”有初步接触,能描述述简单活动过程与与感受。认知层面:具备基本倾听与表达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