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25066
【教学评一体化】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69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教学
,
一体化
,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第二
,
课时
,
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公共生活靠大家》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10课。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空间、公共规则与公共责任,培养公共意识。每课内容分析:第10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场所,培养文明素养。第一课时已学习公共场所的识别与意义,本课时聚焦公共设施的爱护与公共秩序的维护。课时内容分析:通过认识公共设施的作用、分析破坏危害、学习维护方法及不同场所的秩序要求,引导学生从知到行。关系建构:纵向衔接第一课时对公共场所的认知;横向联结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指导具体行为。三、资源挖掘:教材图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故事)、公共设施自我介绍卡片、学生生活观察。 课标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公共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 学生已初步了解公共场所概念,对常见公共设施有感性认识。个性差异: 对公共设施的重要性认识深度不一,遵守公共秩序的自觉性有差异。补救措施: 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场景模拟等体验式活动,促进理解与内化。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损坏公共设施?看到别人破坏公共设施该怎么办?在电影院为什么不能大声说话? 学习目标 目标+(对应核心素养)1. 认识公共设施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知晓爱护公共设施的方法,认同维护公共秩序的价值。(政治认同)2. 培养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的文明习惯。(道德修养)3. 了解破坏公共设施的危害及简单法规,知道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规范。(法治观念)4. 在讨论与实践中,提升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5. 能主动表达爱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并愿意参与维护公共秩序的行动。(责任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认识公共设施的作用,学习爱护方法;掌握不同公共场所的秩序要求。 难点: 理解“破坏公共设施最终伤害自己”的道理,将维护公共秩序内化为自觉行动。 突破措施: 采用角色扮演(设施自我介绍)、正反案例对比分析(《丢失的井盖》)、金点子竞赛、场景模拟演练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促认知向行为转化。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1.课时驱动性任务呈现任务: 制定并展示我们的《班级文明公约》(公共场所行为篇)。2.对应任务预设课时问题链,聚焦学科问题发布:- 公共场所里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的“朋友”(公共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 如果这些“朋友”被伤害了,会有什么后果?最终伤害的是谁?- 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些“朋友”?看到损坏行为怎么办?- 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如博物馆、赛场),我们应该遵守哪些秩序?(教师实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3.引起注意,引导期待: 以“共建有序生活”的倡议导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4.有指向问题解决的评价标准: 能说出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爱护方法,能模拟演示在特定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5.此环节等同于导入新课: 从“如何共建有序公共生活”的讨论开始。 课前准备 1. 教师:多媒体课件(包含公共设施图片、损坏案例图、《丢失的井盖》故事音频/视频、不同公共场所秩序要求视频);公共设施“自我介绍”卡片模板。2. 学生:观察上学路上或小区里的公共设施。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导入新课(明确主题,激发责任) 如何共建有序、文明的公共生活? 学生思考并联系上节课所学,讨论在公共场所除了自身文明,还需要关注什么?明确本课主题“爱护公共设施”。 观察学生是否能将公共生活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二课时课件+素材(2025-10-16)
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一课时课件+素材(2025-10-16)
第5课《这是我们班》第二课时课件+素材(2025-10-16)
第11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二课时课件(2025-10-16)
第9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课件+素材(2025-10-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