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5716

【教学评一体化】第9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645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一体化,9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 课题 我爱家乡山和水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我爱家乡山和水》是第一单元《我的家乡美》的第一课。本课侧重于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名胜古迹的美丽与可爱,了解蕴藏在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刻感知自己与所生活的这方水土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内容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从“物”与“人”两个综合维度,助力学生构建对家乡立体、完整的认知。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丰富物产以及家乡人的生活和工作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对家乡人的尊重、感激与热爱之情,树立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为家乡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整体结构如下:本单元在本册中的地位:二年级上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16课。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通过让学生观察、感受家乡的自然景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和热爱,进而为后续培养学生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奠定基础。同时,本课也体现了教材从个人生活逐步拓展到社会生活的编排逻辑,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家乡的初步认知和情感认同,是后续学习更深入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重要铺垫。 2.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共设计了四课内容,呈并列关系,以时间轴展开。本单元共设计了四课内容,呈递进关系。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明确家乡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知道家乡的名称及大概地理位置,能在地图上找出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所在省市版图的轮廓特点。发现家乡的美: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森林等,描述其特点,感受家乡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可爱。同时,让学生发现家乡的人文景观美,如历史遗迹、传统建筑等,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第2课《家乡物产养育我》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包括农产品、水产品、工艺品、矿产等。如湖北的武汉热干面、洪湖莲子、绿松石等,让学生知道物产是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家乡的物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不同的物产。如湖北竹山县的年平均湿度和降雨量等条件,为绿松石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第3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引导学生明确家乡人是指和自己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人,既包括身边熟悉的人,如家人、老师、同学、邻居等,也包括那些虽然未曾谋面,但却在为大家的生活默默服务的人,如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等。感受家乡人的可亲:通过让学生分享与身边家乡人之间的故事,如得到过家乡人的帮助、关心或一个温暖的微笑等,感受家乡人带给自己的温暖和亲切,体会家乡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从而增进对家乡人的亲近感。第4课《家乡新变化》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出发,观察家乡在不同领域的新变化。生活环境:如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公园绿地、街道变得整洁等。基础设施:如新建的学校、医院、图书馆,更便捷的公交或地铁线路等。生活方式:如超市、便利店更普及,网购、扫码支付走进日常,家人出行方式从自行车变为汽车等。三、关系建构:横向:1.单元内逻辑结构图。本单元围绕“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核心目标,按“感知家乡→探索家乡→赞美与建设家乡”的认知逻辑展开,层层递进引导二年级学生建立对家乡的情感联结。第一层次:感知家乡之“形”(基础认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建立“家乡”的基本概念。第二层次:探索家乡之“味”(深度了解),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