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9254

2.3 河流与湖泊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854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2026,八年级,人版,地理,学年,教师
    二 长江与黄河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1.长江概况: (1)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东海,是亚洲最大的河流。 (2)流经省区:长江干流流经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3)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2.长江的水能与航运: (1)长江的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40%,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 (2)长江是我国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3.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流域内各部门协同作战。在上游地区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中下游地区治理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等问题,同时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 名师点睛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段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具体措施。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长江 【读图·析图】 1.在图中圈出宜昌、湖口。源头至宜昌为上游,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 答:圈图略。 2.源头至宜昌长度约为4 500km,落差约为6 000m,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探究·思考】 3.推测三峡、葛洲坝水电站位于宜昌以西。理由是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地势低平。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荆江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加上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读荆江治理工程示意图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3题。 1.荆江蓄洪区水位升高的季节通常是(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荆江北岸加固堤坝的主要原因是(A) A.该河段地势低平,多洪涝灾害 B.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水污染 C.阻止沿岸农民抽取灌溉水源 D.增高水位,便于水产养殖 3.裁弯取直工程最主要是为了解决     问题(D) A.泥沙淤塞,航运不便 B.开垦两岸沙洲,发展农业生产 C.水流太急,易成水灾 D.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造成水灾 二、综合题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下列描述在长江流域示意图中填注出汉江和上海的名称。 汉江: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在武汉汇入长江干流。 上海:我国最大的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处。 答:略。 (2)宜昌、湖口将长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干流上修建水电站A三峡和B葛洲坝。 (3)据图乙分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湖泊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减小(增大或减小),而水土流失面积在增大(增大或减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上游乱砍滥伐,中游围湖造田,生态环境被破坏等,这给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主要有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航道阻塞、洪涝灾害(意思相近即可)等。 (4)近年来,有些专家警告说,长江流域不治理,将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原因。 答:同意。长江流域植被遭到破坏。一方面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增大;另一方面泥沙沉积,河床将不断升高。若不治理,就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 【诱思探究】 5.2024年7月5日17时48分许,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堤。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当地居民与救援人员并肩作战抗击洪水。7月8日22时31分,随着最后一车石头倒入堤坝缺口中,洞庭湖大堤决口完成封堵,最终成功合龙。但这场洪水依然导致了36万人的家园受损,生活陷入困顿。痛定思痛,请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