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3024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33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设计 以“入红楼情境,品经典深味”为核心,立足“整本书阅读与碎片化精读结合”理念,通过“人物聚焦—细节解码—文化溯源”的递进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叙事艺术与文化内涵。避免浅尝辄止,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与思辨中,感受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与人文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红楼梦》中的经典词句(如诗词、俗语、人物对话),分析“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语言特点,能在赏析与写作中借鉴经典语言表达,提升文学语言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如黛玉、宝玉、宝钗)的性格矛盾与命运悲剧,培养辩证思维;探究“家族兴衰与个人命运”的关联,提升逻辑推理与深度分析能力,形成批判性阅读习惯。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红楼梦》的审美价值(如建筑美、诗词美、人情美),赏析“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尝试撰写人物赏析或情节评论,提升文学审美与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红楼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如礼仪制度、饮食文化、诗词文化),认识“封建家族兴衰”背后的文化逻辑,树立尊重古典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聚焦主要人物与关键情节(如“黛玉葬花”“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理解人物性格与情节意义;掌握“细节品读”“前后勾连”的整本书阅读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个人性格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探究“诗词、谶语与人物命运”的隐性关联,避免对文本的浅层化解读。 四、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还原红楼场景)、文本细读法(解析关键情节)、小组合作探究法(深化主题理解)、多媒体辅助法(呈现红楼素材)。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包含《红楼梦》经典剧集片段(如87版《红楼梦》“黛玉葬花”)、人物关系图、诗词手卡、传统文化知识图解;印发“人物分析任务单”“细节品读手册”;准备《红楼梦》诗词诵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共4课时,以“人物—情节—文化”为主线) (一)情景导入:经典唤醒,走近红楼 情境创设:课件展示三组素材:①87版《红楼梦》“大观园全景图”(亭台楼阁、花木繁盛);②“黛玉葬花”插画(黛玉荷锄,花瓣散落);③经典台词截图(“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配《枉凝眉》轻音乐。 互动提问: “同学们,这幅大观园图景藏着多少人的青春与梦想?黛玉为何要葬花?‘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藏着怎样的缘分?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解锁这部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魅力。” 整本书概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主要内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与阅读方法(关注人物关系、梳理情节脉络、品读细节伏笔),为后续阅读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人物聚焦,梳理脉络 1.梳理人物关系,搭建认知框架 核心家族关系:展示“贾氏家族关系图”,重点梳理“荣国府”核心人物(贾母、贾政、王夫人、贾宝玉、贾元春、贾探春等),明确“长辈—同辈—晚辈”的辈分逻辑,标注人物间的关键关联(如“宝玉与黛玉:姑表兄妹,知己;宝玉与宝钗:姨表兄妹,金玉良缘”)。 小组任务:各小组选取一个核心人物(如黛玉、宝玉、宝钗、探春),结合前20回内容,填写“人物初印象表”: 人物 关键情节(前20回) 语言/动作细节 初印象(性格关键词) 林黛玉 初进贾府、摔玉风波、教香菱识字 “这个宝玉,疯疯傻傻的”(语气娇嗔) 敏感、聪慧、孤傲 贾宝玉 初见黛玉、梦游太虚幻境、撕扇子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叛逆、善良、重情 各组展示分享,教师补充:人物初印象需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