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能运用直接列举法,列表法求简单(两步试验)事件概率. 2.能够区分、并准确有条理地列举放回试验与不放回试验结果. 3.能将概率实际问题模型化,明确试验的两个步骤. 4.尝试用对比学习的方法,找到新旧问题的异同,高效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直接列举法,列表法求简单(两步试验)事件概率; 教学难点:概率实际问题模型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问题导引复习回顾 问题1: (1)你知道扔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多少? (2)你知道扔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3)你知道我手中的这枚种子发芽的概率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3个问题的异同,让学生自己归纳、回顾什么是概率?哪些事件概率可求?如何求?) 复习: 1.一般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 22.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一类特殊试验: 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结果,且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m种结果,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点评:等可能性事件概率公式适用于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的试验 (1)出现结果为有限个--有限性. (2)每种结果出现等可能--等可能性. 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求法:列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结果及满足事件A的结果) 新课引入 巩固基础 问题2: 若将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变成两枚呢?我们将如何求相关事件A发生的概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抛掷一枚与两枚试验的异同,借助求抛掷一枚硬币概率问题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例1: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 (2)两枚硬币全部反面向上; (3)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 分析:引导学生对比扔掷一枚硬币与两枚硬币,用列举的方法解决. 解:我们把掷两枚硬币所能产生的结果直接列举出来,它们是: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所有的结果共有4个,并且这四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所有的可能结果中,满足两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记为事件A)的结果只有一个,即“正正”,所以 (2)满足两枚硬币全部反面朝上(记为事件B)的结果只有一个,即“反反”,所以 (3)满足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记为事件C)的结果有两个,即“正反”和“反正”,所以 小结:针对两步试验,除了用直接列举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更加清晰高效地列举所有可能结果. 我们不妨将两枚硬币记为第1枚和第2枚,则 正反情况第2枚正反第1枚正(正,正)(正,反)反(反,正)(反,反) 问题3: 将“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变成“先后两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及所求概率会有变化吗? (设计意图:对比试验方式的异同,体会两种试验实质相同,则求法与结果相同) 答案:不会有变化,因为同时抛掷两枚,两枚结果互相之间没有影响;先后抛掷一枚,第一次第二次结果也互相没有影响,列表如下 正反情况第2次正反第1正(正,正)(正,反)反(反,正)(反,反) 本质上并无不同,因此,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及所求概率都不会有变化. 练习1: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概率 (1)两枚骰子的点数相同 (2)两枚骰子点数的和为9 (3)至少有一枚骰子的点数为奇数 (设计意图,对比抛掷硬币与骰子,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在试验步骤,结果有限性及结果等可能性上均无本质区别,因此方法可完全套用) 解:由题意列表得: 点数情况第 2 枚123456 第 1 枚1(1,2)(1,2)(1,3)(1,4)(1,5)(1,6)2(2,1)(2,2)(2,3)(2,4)(2,5)(2,6)3(3,1)(3,2)(3,3)(3,4)(3,5)(3,6)4(4,1)(4,2)(4,3)(4,4)(4,5)(4,6)5(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