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7395

第三章 习题课4 整体法与隔离法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 讲义)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10-2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32798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章,问题,必修,2019,人教,物理
    习题课4 整体法与隔离法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核心 目标 1.理解整体法、隔离法的选用原则,会根据情境,恰当选择研究对象,选择适当方法求解平衡问题. 2.理解临界、极值问题的特征,会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求解简单的临界、极值问题. 类型1 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 1.整体法和隔离法选用的原则 整体法 隔离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进行受力分析时不需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隔离受力__较少__的物体 说明 解决问题时常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2.分析多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__整体法__,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求解简便.  (2025·汕头期末)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则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为( A )   A.G B.G C.G D.G 解析:将两球和细线b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有Fc=2G tan 30°=2×G×=G,对小球2,根据受力平衡有,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F==G,故选A.  (2025·广州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物块m用两根长度相等的轻杆连接,轻杆连接处可自由活动,将物块放在挡板间,在轻杆的连接处O点悬挂一个物块M,三个物块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在M上粘上一小物体,系统仍静止,则( C ) A.轻杆受到的力变小 B.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挡板对m的支持力变大 D.挡板对m的支持力不变 解析:将三物块看成一个整体,如图(a)所示,则有f=,若在M上放上一小物体,则G变大,摩擦力f也变大,B错误;对连接点O进行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当G变大时,由F=,则杆受到的力也变大,A错误;对左侧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c)所示,则有FN=F′sin θ,由于F′变大,则FN也变大,C正确,D错误. (a) (b) (c) 类型2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 (1) 临界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将要发生变化的状态. (2) 临界问题: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临界问题的描述中经常出现“刚好”、“恰好”等词语. (3) 分析方法:处理这类问题常用假设推理法,也就是先假设,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平衡方程,最后求解. (4) 常见的临界状态 状态 临界条件 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 相互作用力为__0__ 绳子断与不断 绳中张力达到__最大__ 绳子绷紧与松弛 绳中张力为__0__ 存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或相对静止 静摩擦力达到__最大__ 2.解决临界、极值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求解平衡中的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时,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出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 (2) 临界条件应在变化中去寻找,不能停留在一个状态来研究临界问题,而是要把某个量推向极端,即极大或极小,并依此做出推理分析,给出判断或导出结论.  (2024·江门期末)如图所示,解放军战士在水平地面上拉着轮胎进行负荷训练,运动过程中保持绳子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恒为53°,轮胎质量m为50 kg,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 (1) 当轮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地面对轮胎的阻力大小为150 N,求绳中的拉力T大小和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 若训练的过程中,为确保轮胎不飞离地面,求绳中拉力的最大值Tm的大小. 答案:(1) 250 N 300 N (2) 625 N 解析:(1) 轮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 cos θ=f,FN+T sin θ=mg 解得T=250 N,FN=30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轮胎对地面的压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