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8908

2025-2026学年苏少版(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秧歌调》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29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单元,教学设计,秧歌调,上册,第六
  • cover
《秧歌调》教案-2025-2026学年苏少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学项目 详细内容 一、教材分析 《秧歌调》是苏少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由吕振斌根据东北秧歌调与民间唢呐曲牌《满堂红》改编而成,乐曲融入了东北 “二人转” 说唱元素,展现了东北人民乐观豪爽的性格,营造了喜气洋洋的氛围。教科书中呈现的四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是乐曲的主题。固定节奏型贯穿始终,描摹为秧歌伴奏的锣鼓点,其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极具推动力,强化了节拍重音,突显了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旋律的首句由属音开始,上行到主音,此后的三句下行模进,逐步归到调式主音上,形成一气呵成的整体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感受东北秧歌的独特魅力,了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秧歌调》欢快活泼的情绪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感知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秧歌调》,并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增强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3.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感受东北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感受《秧歌调》的欢快情绪和节奏特点,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 帮助学生了解东北秧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2. 教学难点: - 掌握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以及节奏的稳定性。 - 引导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体现出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四、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东北秧歌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东北秧歌的欢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舞蹈动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秧歌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3. 游戏教学法:采用节奏游戏、歌词接龙等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歌曲的节奏和歌词,提高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括东北秧歌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料。 2. 钢琴或电子琴。 3. 打击乐器,如木鱼、响板、沙锤等。 4. 秧歌道具,如扇子、手绢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欢快的东北秧歌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东北秧歌的热闹氛围。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舞蹈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东北秧歌。 - 接着展示一些东北秧歌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东北秧歌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东北秧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感受其欢快的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为学习歌曲《秧歌调》做好铺垫。 2. 感受歌曲: - 播放《秧歌调》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和节奏特点。提问学生:“听了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歌曲的欢快、活泼等情绪。 -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聆听和身体律动,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后续的歌曲学习打下基础。 3. 学习节奏: - 教师出示歌曲中的节奏型,如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X. X”,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示范节奏的打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 采用节奏游戏的方式,如节奏接龙、节奏模仿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掌握歌曲的节奏。 -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节奏训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