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644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走近科学家(第三课时)

日期:2025-11-2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391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素养,核心,课时,第三,科学家,走近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走近科学家(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体验科学家的生活,感受科学家在科研中所经历的艰辛;通过倾听科学家的心声,感受他们对科研的执着与坚守。 2.通过分析王建宇团队“为月球量身高”的案例,梳理“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反复验证→成功应用”的科研路径,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家潜心研究的动力。 3.通过学习我国科学家的事例及设计科学家勋章,学习“爱国奉献”“无私奉献”“执着求实”“勇于质疑”等科学家精神。 4.通过探寻生活中的科学,感受科学源于生活,并通过体验发明活动,经历“问题诊断→方案迭代→成果展示”完整流程,培养“普通人也能改变生活”的创新自信。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知晓科学家具有爱国、坚持、质疑等良好品质,理解这些品质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意义,并将抽象品质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实践的日常行为。 2.难点:理解发明创造源于生活需求,科学家与普通人皆可通过观察、思考和尝试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活动设计(共3课时) 第3课时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导入新课 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共同破解了科学家的“科研密码”和“品格密码”,学习了科学家的研究路径和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一课时。 活动一 科学家在身边 情境创设 1.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看视频,想一想,这些科技发明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2.教师播放视频(“复兴号”高铁、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垃圾分类视频)。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前沿科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活动 1.教师:视频看完了,这些科技发明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学生交流: 预设1:高铁让我们能更快地到达其他城市。 预设2:无人机可以更加高效地给农田喷洒农药,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3.教师:说得真好!那你们知道这些发明的创造者是谁吗? 4.学生回答预设:是科学家。 5.教师:没错!科学家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同学 们根据线索提示,找出相对应的科学家吧! 6.出示线索卡: 谜题1 线索1: 线索2:她从古籍中找到灵感 线索3: 85岁获诺贝尔 线索4:青蒿素的发现,极大地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让全球数十亿人受益 谜题2 线索1: 线索2:他让汉字告别铅与火 线索3:被称为“当代毕昇”。 线索4: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和报纸使用这套系统,减少人力、财力 谜题3 线索1: 线索2: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线索3: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线索4:彻底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线索卡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线索猜科学家,将科学家的主要贡献,以及发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科学家相关联,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7.学生回答。 预设1:谜题1是屠呦呦。 预设2:谜题2是王选。 预设3:谜题3是袁隆平。 8.教师:同学们根据线索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那你能从线索中发现这几位科学家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吗? 9.学生回答预设:我发现他们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幸福感。 10.小结:科学家不仅改变了世界,更让我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享受技术红利。 课堂评价 1.了解科技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能够感受到科学家离我们并不遥远,了解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活动二 身边的“发明家” 案例呈现 1.教师:其实啊,不仅是科学家,我们很多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很多发明构想都源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不断涌现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教师出示故事。 黄闵羚,自2003年至今,她的四项发明都获得了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