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走近科学家(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分析 “走近科学家”作为本单元的第二课,学习内容聚焦科学家的品格。学生在本单元第一课“科技力量大”的学习中,感受到科技对改变思想、改变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本节课带领学生走近科学发展背后的人,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心怀祖国、敢于质疑、不怕失败、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对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为下节课“从小爱科学”奠定情感及认知基础。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分别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人”“科学家的品格”和“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通过王建宇团队潜心研发激光高度计的案例,系统呈现“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成功应用”的研究路径,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在科研中所经历的艰辛。然后,通过“科学家的心声”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坚持科研的四大原因:造福人类、探索奥秘、突破困难、终身学习。 “科学家的品格”聚焦科学家拥有的优秀品格,通过邓稼先的事例,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心怀祖国、无私奉献的品格;通过钱三强的事例,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勇于质疑、严谨求实的品格;通过屠呦呦的事例,让学生学习不怕失败的品格。这些品格的学习不仅为学生个人成长奠定基础,更为国家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后备人才打下基础,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打破科学创新神秘感,通过水电工发明开槽机、小学生设计智能垃圾桶等实例,阐明创新源于生活需求的道理,传递“人人皆可创新”的价值理念,为下节课“从小爱科学”做好铺垫。同时,自然融入“专利申请”的法治意识,体现学科综合性。 三个话题形成“科学实践—精神品质—现实联结”的认知链条。第一、二个话题通过分析科研过程与精神内核,揭示科技成就背后的人文力量。第三个话题实现认知迁移,将科学家精神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创新实践,完成从价值认同到行动转化的教育闭环。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体验科学家的生活,感受科学家在科研中所经历的艰辛;通过倾听科学家的心声,感受他们对科研的执着与坚守。 2.通过分析王建宇团队“为月球量身高”的案例,梳理“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反复验证→成功应用”的科研路径,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家潜心研究的动力。 3.通过学习我国科学家的事例及设计科学家勋章,学习“爱国奉献”“无私奉献”“执着求实”“勇于质疑”等科学家精神。 4.通过探寻生活中的科学,感受科学源于生活,并通过体验发明活动,经历“问题诊断→方案迭代→成果展示”完整流程,培养“普通人也能改变生活”的创新自信。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知晓科学家具有爱国、坚持、质疑等良好品质,理解这些品质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意义,并将抽象品质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实践的日常行为。 2.难点:理解发明创造源于生活需求,科学家与普通人皆可通过观察、思考和尝试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活动设计(共3课时) 第1课时 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到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和探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科学家,探秘他们身上的独特魅力,并向着“科学小达人”的方向继续前进! 2.出示图片。 密码箱 设计意图 通过破解密码箱的“科研密码”,将本节课的三个活动串联起来,以情境贯穿始终。 3.教师:你们知道吗?科学家有自己独特的“科研密码”和“品格密码”。这是校园科技节上科学家留下的密码箱,本节课我们就来破解它的“科研密码”!只有完成本节课的三个学习任务,才能得到“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